展开全部 +
首页 . 历史学 . 考古学 . 新石器时代考古 . 北方地区 . 红山文化 .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Jades of Hongshan Culture/
条目作者周晓晶

周晓晶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458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45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先民制作的玉器。

英文名称
Jades of Hongshan Culture
所处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
所属文化
红山文化
现藏地点
主要收藏于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文博单位

包括出土于红山文化遗址和后世遗址以及传世的同一风格的玉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辽西一带修建锦承铁路时,曾出土过一些红山文化玉器,当时被认为是商周时期的遗物。直至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C形玉龙,1973年辽宁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地出土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才得以确认。此后牛河梁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玉器,使学术界认识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基本面貌及其重要作用。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独特,主要有勾云形器、带齿兽面形器、斜口筒形器、C形猪龙、玦形猪龙、丫形猪龙、刃边璧形器、连璧形器、镯(环)、鸟、鸮、鳖、龟、蝉、人、鹰等20余种器形,可以归纳为几何形、肖生形和抽象形3类。玉料以黄绿色、碧绿色、淡绿色、青白色、黄白色、青灰色的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为主,还有少量的绿松石和天河石。红山文化玉器受沁程度较弱,大多玉器的质地保存完好,受沁后的颜色主要有白色、红褐色、黑色等。器表以光素无纹为多,纹饰主要有宽缓的浅凹槽纹(又称瓦沟纹)、凸凹相间的弦纹、简单的阴刻纹及阳纹。玉器上的制作痕迹显示,当时的制玉工具除线具、桯钻、管钻等以外,还有砣具。以砣具制作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是红山文化时期玉器数量剧增、造型丰富、纹饰精美的主要原因。

红山文化玉器的繁荣时期在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5500~5000年),是在继承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前期玉器的基础上,吸纳了北部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呼伦贝尔甚至更远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史前玉器工艺发展起来的,与更远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和安徽凌家滩文化也有交流,并对其后的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乃至商周时期玉器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出土地点主要有辽宁省阜新胡头沟、喀左东山嘴、朝阳牛河梁、朝阳半拉山、凌源田家沟、建平东山岗,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羊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黄谷屯,巴林左旗葛家营子、尖山子,敖汉旗草帽山、大五家、下洼、干饭营子等遗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约500件左右,主要收藏于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文博单位。

牛河梁遗址(见牛河梁遗址群)是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最多的遗址,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组成,玉器主要出土于其积石冢墓葬和祭坛中。一般一个积石冢中只有一个中心大墓,大墓周围的石棺墓等级略低,与女神庙中供奉的女神体型大小不等、等级关系高低不同的情况相同。这些石棺墓中主要随葬玉器,玉器的种类和数量与石棺墓的等级高低成正比,等级较高的石棺墓中只随葬玉器,勾云形器、斜口筒形器等大型玉器一般都出土于中心大墓和高等级墓中,玉器的摆放位置也比较有规律。

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玉器(周晓晶 供图)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玉器(周晓晶 供图)

红山文化因其玉器独特的风格特征,被誉为新石器时代的北方玉器中心。玉器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被认为具有通神的性质和功能,从玉器出土于祭坛、积石冢以及“惟玉为葬”的情况可以看出,红山文化晚期的原始宗教相当发达,已经出现比较完备的玉礼制,玉器是红山文化先民最重要的礼器。红山文化玉器的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大讨论,红山文化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文明的曙光”。

  •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