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水文地理学 . 水圈 . 地表水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条目作者刘文彬

刘文彬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376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37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包括各种液态和固态水体,主要存在于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沼泽)、冰川和冰盖等地表水体。

英文名称
surface water
所属学科
地理学

一个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条件,通常用河川径流量表示。河川径流量除了直接受降水影响外,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下垫面因素对径流也有明显的影响。中国大小河流总长度约42万千米,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约5万多条,河川径流总量27115亿立方米。中国河流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流域;另一部分为流入封闭湖沼或消失于沙漠,不与海洋沟通的内流流域。划分中国内外流流域的主要分水界为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内蒙古高原南缘、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向西直抵国界。

极地冰川和冰盖难以大量开采利用,但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则是较重要的水资源。高山冰川是“固体水库”,储存固态降水,泄放冰雪融水,对河流有补给调节作用,使河流的年径流变化比较稳定。20世纪80年代中国冰川总面积5.65万平方千米,总储水量约为29640亿立方米,年融水量约504.6亿立方米。这些冰川分布在许多江河源头,冰川融水为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对西北干旱区河流水量补给影响尤大。

水库是蓄存、调节径流的水体,更新缓慢。内陆湖多为咸水湖,对农业供水意义不大,但蕴藏有矿物资源。外流湖和人工水库有调节径流、净化河水和养殖水产的作用,能提高河川径流的综合利用程度。中国湖泊分布很不均匀,总面积约74280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2800余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下游,其中淡水湖泊面积为3.6万平方千米,占湖泊总面积的45%左右。此外,中国还先后兴建了人工湖泊和各种类型的水库共计8.6万余座。中国湖泊总储水量约7330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占30%。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面临退缩、干涸的危险,经济发达地区的湖泊存在盲目围垦和湖水污染的问题。

中国沼泽分布很广,仅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面积即达11.3万余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若尔盖高原。中国大部分沼泽分布于低平而丰水地段,土壤潜在肥力高,是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的重要对象。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的自然降雨和降雪累积而成,自然流失到海洋或经由蒸发消逝或渗流至地下。

虽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湖泊、湿地、水库蓄水量、土壤渗流性和集水区地表径流特性。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影响。

包括:①河流流动。河流是地表水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河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道自高向低流动,形成河流系统。河流流速和流量受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各地区地表径流(以年径流深表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②湖泊沼泽流动。湖泊和沼泽中水体相对静止,但也会受风力和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流动。此外,湖泊和沼泽还是地表-地下水交换的重要场所。③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会通过泉眼、渗流等方式补给地表水;而在其他地区,地表水则通过下渗作用补给地下水。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