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施工 .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

防渗墙

/concrete diaphragm wall/
条目作者夏可风

夏可风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06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20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用于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的地下连续墙体。

英文名称
concrete diaphragm wall
所属学科
水利工程

一般是在地基中连续开挖成槽,再向槽内浇筑混凝土而建成的墙形构筑物,是河流上的闸坝等挡水建筑物地基防渗的主要措施之一。

防渗墙位于闸坝的基础以下,深嵌在松散透水的覆盖层地基中,底部插入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地层,截断或减少地基中的渗透水流,保证地基的渗透稳定和闸坝的安全。这种防渗墙称为封闭式防渗墙。有时基岩或相对不透水地层埋藏很深,防渗墙只施工到一定深度,称为悬挂式防渗墙。防渗墙也可作为土石坝坝体、围堰堰体的防渗措施,用于新建的或加固修补渗漏的土石坝工程。钢筋混凝土防渗墙也可作为水工建筑物的承重基础、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及岸坡挡土、抗滑、防冲刷等。

一道防渗墙通常分成许多槽孔分别施工,施工过程中槽孔内充满泥浆护壁,槽孔施工完成后通过导管向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形成单元墙段,各个相邻单元墙段连成一道整体的防渗墙。槽孔挖掘和墙段连接是防渗墙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防渗墙槽孔的施工方法还有抓掘法、钻抓法、铣掘法等。抓掘法使用抓斗挖槽机挖掘槽孔;钻抓法使用冲击或回转式钻机与抓斗挖槽机联合挖掘槽孔;铣掘法采用液压铣槽机的刀齿铣削土层形成槽孔。各种方法适用不同的地层。有的小型防渗墙采用连续挖掘成槽的方法,如锯槽法、链斗挖槽法、TRD法(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 method,日本发明的一种链条机挖槽法)等。防渗墙墙段间的连接方法有钻凿法、接头管法、切削法等。

20世纪50年代,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起源于意大利和法国,中国于1958年在北京密云水库施工时开始从苏联引进,并在其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一套以冲击式钻机钻凿主孔和副孔,而后劈打连孔成槽,再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的新工艺技术,名为钻劈法,沿用至今。防渗墙的墙体材料除普通混凝土外,还常用掺加了大量黏土和其他掺合料的低强度低变模的塑性混凝土和灰浆。此外,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法、深层搅拌法也可以在松散透水地基中施工形成水泥土防渗墙。

防渗墙越深,技术难度越大,日本东京湾跨海大桥混凝土防渗墙深136米(1992年)、加拿大马尼克3号坝的防渗墙131米(1972年)。中国各地的水利工程建造的防渗墙数以千计,最深的为新疆大河沿水库防渗墙深186.15米(2017年),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坝基混凝土防渗墙深158.47米,试验槽孔深202米(2013年)。


  • 高钟璞.大坝基础防渗墙.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 韩伟,孔祥生.158m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