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港航道是船舶进出港的咽喉,对提高船舶的通过能力和港口的客货运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进港航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和水深,适当的方位,比较平稳的水流,以保证船舶安全、方便地进出港口。
进港航道
沿海、江河、湖泊、运河等(码头)港池与习惯航路或划定主要船舶通行水道的联接通道。
- 英文名称
- Harbour approach channel
- 所属学科
- 水利工程
进港航道的布置同港口所在位置有密切关系。如果港口建在深水区,低水位(潮位)水深能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只要在船舶进出港口最方便的线路上设置航标即可,此为天然航道;如果港口建在浅水区或人工开挖的港池,天然水深不能满足船舶航行需要,则须开挖人工航道。随着进港船舶吨位和吃水的不断增大,由于海岸和河道淤积及河口拦门沙碍航等不利因素,天然航道日益不能满足船舶吃水的要求,往往需开挖人工航道,并通过疏浚整治维护航道水深。
根据船舶通航的频繁程度,进港航道可分为单行(向)航道或双行(向)航道。单向航道在同一时间内船舶只能往一个方向行驶,而双向航道船舶可同时相向行驶。在进出港船舶较少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单向航道,以减少疏浚工程量和投资费用。进出港船舶频繁时,则采用双向航道。
进港航道布置限制条件包括水流条件、基本建设投资、维护费用等。进港航道布置原则上取直线,不满足直线布置条件时可局部采用曲线。采用曲线时,应结合船舶尺度和水流条件确定曲率半径。进港航道应选择在天然水深较大、风浪和水流流速较小,泥沙回淤和冰凌影响小的线路上。航道轴线应尽量与常风向和涨落潮流方向保持一致,以利于船舶航行和减少回淤量。在平面上应尽量采取直线布置,避免或减少弯道。若受地形条件限制,进港航道不能为一直线时,可局部采用曲线。采用曲线时,应结合船舶尺度和水流条件确定曲率半径。
进港航道的特征参数包括长度、底宽、深度、坡度等。①长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以减少开挖量和回淤量,并可缩短船舶进出港时间。②宽度。通常指航道底宽,根据船舶宽度、两相邻船舶之间和船舶与航道边线之间的富余宽度确定。富余宽度与船舶的航行性能,风、浪、水流特别是横风、横流对船舶的影响,采用单向或双向航道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计算确定;航道转折和弯曲处应适当加宽。③深度。根据设计船舶满载吃水和富余深度确定。富余深度包括船舶龙骨下的安全富余、波浪富余、航行富余、两次挖泥间的回淤富余和船舶由海水进入淡水由于水的密度减小而增加吃水的富余深度等。设计水深一般从设计低水位起算,有潮港口也可按大型船舶乘潮进出港的水位起算。④坡度。分航道底坡和边坡。入海航道纵向和横向底坡采用平坡。内河航道纵坡,如水面有显著坡降,航道底面采用与最低水位时的水面坡降相同的坡度;横向底坡采用平坡。航道边坡根据土质、波浪和水流流速情况确定。
进港航道设施是进港航道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航道整治建筑物和航标。①航道整治建筑物。一般有丁坝、顺坝、潜坝、防波堤、挡沙堤、护岸、护底和护滩等,主要作用是调整和控制水流,减少泥沙淤积,稳定航槽,改善航道通航条件。②航标。是标识航道范围、位置、走向,以及供船舶导航、定位或者用于警示等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主要有立标、导标、灯标、音响标、雷达应答器等。
扩展阅读
- 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学院.航道整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 长江航道局.航道工程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严恺.海岸工程.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