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沿海地区。使用人口约1.4万(2010)。由于与汉族杂居,已有一半多的人改用当地的汉语粤方言。
有28个声母,其中p、ph、ʦh、ɬ是由于吸收粤方言借词而产生的;有内爆音声母ɓ、ɗ。大部分元音有长短对立,有6个辅音韵尾,构成103个韵母。有5个舒声调,原有2个促声调,由于借用汉语粤方言一些词语的影响,新增一个促声调。语音有简化的趋势,比越南语少两个舌面的鼻音和塞音韵尾;原来的第3调(相当于越南语的“问声”)与第4调(相当于越南语的“跌声”)合并为一个调。语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量词可以单独用在名词的前面;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量词之外,修饰语居后。有大量的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有两种读音,新借词通过汉语粤方言借入。
关于京语的系属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属南亚语系,理由是:①词汇中有不少来源于孟-高棉语族语言,如某些基本词及数词来自高棉语。②某些方言里的复辅音声母是古代前加成分的痕迹。另一种认为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理由是:①有相当一部分基本词来源于壮侗语族。②和壮侗语族有相同的声调系统,而孟-高棉语族语言没有声调。③孟-高棉语族语言有发达的附加成分(前加成分和中加成分),而京语没有这种附加成分。④量词比较发达,量词的用法与壮侗语族相同。⑤语音系统与壮侗语族比较接近,如元音分长短,有-m、-n、-ŋ、-p、-t、-k辅音韵尾,没有-s、-h、-l、-r等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