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心主义反映了一种个人倾向,即认为自己所处文化最优,并以其为标准评价其他文化。这种倾向可能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已经被无意识地内化。研究发现,儿童的偏见与其父母的民族中心主义有显著关系。此外,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及收入情况等因素都与民族中心主义的程度有关。同时,民族中心主义也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民族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民族中心主义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和民族,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群体中。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民族中心主义显示了一个民族(或群体)文化心理归属的价值取向,对维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且民族中心主义有利于促进民族(或群体)内成员的团结互助和进取精神,帮助该民族(或群体)在与外部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但同时,民族中心主义导致人们在与本族群之外的人进行交际时,往往带有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更偏向于本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此为标准从而否定或贬低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从而造成跨文化、跨群体交流时的障碍,甚至引发民族(或群体)间冲突。
民族中心主义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因素,其在消费领域表现为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即消费者对购买外国货是否妥当与道德所持有的信念联系,反映消费者对外国货的心理的个体特质。民族中心主义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倾向于认为购买进口产品是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国内经济受损、工作职位减少,是不爱国的体现。而对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较低的消费者而言,其不太考虑产品的制造国,只是单纯从产品本身的特性来决定是否购买。面对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较高的消费群体,进口商一般会弱化来源国的信息,突出产品本身的优点,以取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相反,本土品牌在面临国外企业竞争时,往往通过在产品宣传中突出民族色彩,以争取民族中心主义倾向较高的消费者,来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