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中国民族语言 . 汉藏语系 . 侗台语族 . 壮傣语支

壮语

/Zhuang language/
条目作者张公瑾、周国炎撰黄行修订
条目作者张公瑾、周国炎撰

张公瑾、周国炎撰

黄行修订

黄行修订

最后更新 2023-03-26
浏览 498
最后更新 2023-03-26
浏览 49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壮族所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

英文名称
Zhuang language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民族学

使用人口约1500万人。使用者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怀集、连山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分南、北两个方言,南北方言之间主要是语音的差别。北部方言一般没有送气声母,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此外,先喉塞音声母的分布、r声类浊擦音声母的对应南北方言也有较大的差异。方言内部还可分不同的土语,北部方言分为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丘北、连山8个土语。南部方言分邕南、左江、德靖、砚广、文马5个土语。

①声母相对比较简单,没有浊阻塞音,北部方言一般没有送气音和塞擦音。②多数地区有ʔb、ʔd两个带前置喉塞音的浊塞音声母,或记作内爆音ɓ、ɗ,有些地方已分别并入m、n或v、l;个别地区还有ʔm、ʔn、ʔj、ʔv等带前置喉塞音的声母。③r声类在各地有ɣ、r、z、θ、hj、hl等不同的读法。④柳江、桂北等土语有较多的腭化和唇化声母,邕宁和隆安等地还保留pl、phl、kl、khl、ml等复辅音声母。⑤单元音韵都是长的,带韵尾的时候,有些地方多数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有些地方除а外,其余元音长、短对立已趋于消失。⑥一般有-i、-u、-ɯ、-m、-n、-ŋ、-p、-t、-k等韵尾。⑦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2个至4个促声调,促声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各地单元音或单元音带韵尾的韵母数80~120个。

①基本词汇以单音词居多,复音的单纯词很少,有较多由一个词根加前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②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大都可以加一个描绘性的后加成分,以增添某些附加意义或表示与动词有关的声貌或形容词的不同性质、程度。③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在日常谈话中,新、老借词出现的频率达词汇总数的20%~30%,在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谈话中,借词往往多达50%~60%。④汉语老借词已适应各地壮语语音。汉语的四声八调在各地壮话中都分别读作第1、2、3、4、5、6、7、8调,老借词还反映出汉语“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语音特点。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新借词都从西南官话吸收,各地读音一致,声调一般是按当地汉语和壮语的调值对应,所以调类的对应很不整齐。中南部地区的新借词读音则按当地长期形成的老借词读音系统吸收。

①以虚词和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②量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发达。③基本语序是:主语在动词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④以名词或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二”以上的基数词放在量词前,量词或数量词组放在名词前外,其他修饰成分都在中心词后,指示词一般放在整个词组的最后。⑤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和补充词组,修饰成分都在中心词前,补充成分都在中心词后。

壮族过去使用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壮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的,用以创作民歌、书写经书、刻碑、通信和记事,至今保留有这种文字书写的长诗千余种。但各地不甚一致。1955年创制了以北部方言武鸣话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1982年对壮文进行了修订,废除了拉丁字母以外的字母和符号,完全采用26个拉丁字母拼写壮语。

壮文样本:Boux boux ma daengz lajmbwn couh miz cwyouz, cinhyenz caeuq genzli bouxboux bingzdaengj. Gyoengq vunz miz lijsing caeuq liengzsim, wngdang daih gyoengq de lumj beixnuengx ityiengh.

汉语翻译:“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 韦庆稳,覃国生.壮语简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 张均如,梁敏,欧阳觉亚,等.壮语方言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