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软体动物门 . 腹足纲 . 肺螺亚纲

肺螺亚纲

最后更新 2023-01-12
浏览 196
最后更新 2023-01-12
浏览 19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腹足纲的一亚纲。

拉丁文名称
Pulmonata
腹足纲
所属学科
生物学

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其踪迹。

大部分种类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通常右旋,亦有左旋者,呈圆锥形、圆盘形或耳状等,少数种类呈笠状;另有部分种类有内壳,也有的贝壳消失,但无厣。鳃消失,鳃的位置变成肺囊,肺囊由外套膜褶襞和许多血管组成,能使动物在水中或空气中进行呼吸。神经系统集中于头部口球附近的一侧,侧脏神经连索无左右交叉,因此曾被称为直神经亚纲。头部有触角1~2对,眼位于触角的基部或顶端。齿舌呈片状,具有数目较多的侧齿和缘齿。根据眼的位置可分为2个目,即基眼目和柄眼目。

头部有1对可伸缩的触角,眼睛位于触角基部外侧。包括所有淡水生活的肺螺类,经常露出水面进行呼吸;有些种类也能留在水下,用外套膜呼吸。常见的有椎实螺科和扁卷螺科等许多种类,它们可作为禽类、鱼类的天然饵料;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种是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海洋中最常见的是在潮间带岩石上生活的菊花螺科动物,它们的贝壳呈笠状,用足部吸附于岩石上(图1);还有两栖螺科中的种类,生活在河口区咸淡水中或高潮区泥沙滩上;另有耳螺科动物,主要生活在潮间带高潮区或红树林附近的泥沙滩上(图2),退潮后在滩涂上爬行或栖息在红树林的树枝上海产肺螺类退潮后均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图1 生活在潮间带岩石上的菊花螺图1 生活在潮间带岩石上的菊花螺

图2 在潮间带高潮区爬行的耳螺图2 在潮间带高潮区爬行的耳螺

有2对触角,可内外翻转或伸缩,眼睛位于第二对触角的顶端(图3)。所有陆生肺螺类的贝壳发达,但也有的种类的贝壳退化成一个楯板;少数种类无贝壳。常见的有陆生蜗牛、烟管螺、琥珀螺、艾纳螺、竖齿螺及蛞蝓等许多种类;有些陆生蜗牛的肉可食用,亦可药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鱼类、虾类等的饲料。但也有不少种类可对农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等造成危害。在海洋中生活的柄眼目种类较少,主要有各种石磺,它们主要在潮间带高潮区或河口区泥沙滩、岩礁、红树林沼泽区及红树林树枝上生活(图4)。

图3 陆生蜗牛生态图图3 陆生蜗牛生态图

图4 生活在潮间带的石磺图4 生活在潮间带的石磺

包括的种类大部分为陆生贝类,主要生活在草原、森林、平原、高山甚至沙漠等处;一部分为淡水生贝类,在江河、湖沼、沟渠、水塘和稻田中都可见到。仅有极少数为海产贝类,生活在海洋潮间带高潮区附近或有淡水注入的地方。

雌雄同体,多为异体受精,交尾产卵,无自由生活的幼虫阶段。

  • 张玺,齐钟彦.贝类学纲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