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撞试验的目的是考核飞机结构抗鸟撞能力,指导或验证飞机的抗鸟撞设计,使飞机结构符合相关的标准或适航要求。
鸟撞试验发展初期采用活鸡作为鸟弹进行试验。由于活鸡的个体差异造成试验结果的较大分散性,无法实现标准化的试验考核,并且活鸡试验污染试验现场环境。因此,采用人工鸟体代替真实鸟体已成为鸟撞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1981年,J.S.威尔贝克[注]等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密度为950千克/米3、孔隙率为10%的明胶能够较好地模拟鸟体的流体力学行为。2000年,国际鸟撞研究小组通过收集各种鸟类数据,提出了标准化的鸟体质量与密度、鸟体质量与鸟体直径关系的经验公式,并推荐圆柱体、椭球体和两端具有半球的圆柱体三种模拟鸟体形状。
鸟撞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发射的鸟弹速度进行精确控制,同时需要测量撞击力、应变和变形等动态响应数据。为了清晰的拍摄鸟撞试验的全过程,试验场地应布置高速摄像机和适合的光源。
鸟撞试验过程如需模拟特殊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应使用环境控制设备对试验件及周围空间进行环境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