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蒙皮类似于人体的皮肤,将传感器、预处理器以及相关控制系统埋置在飞机蒙皮中,“感觉”到的飞机温度、应力等的变化参数,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飞机的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飞机监控与控制。智能蒙皮改变了传统载机天线设计与飞机设计制造分离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天线在飞机蒙皮上开孔安装的局限,在飞机设计和制造期间就将天线、传感器、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和信息处理机、射频电缆、电力电缆、电控制电缆和温控设备嵌入飞机蒙皮内。
智能蒙皮是1985年由美国空军提出的技术构想,一直以来美国也是智能蒙皮研究的先驱,完成了对F-15战斗机的外侧前缘、F-18战斗机的智能结构飞行试验,同时还在预警机通信、指挥、控制和情报(C3I)预警系统中采用共形阵列天线实现目标探测、识别、跟踪、通信、威胁报警及飞机自身监控等功能。英、德、法等国在多模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AMSAR)计划以及后来的欧洲“共形天线技术”计划中,开展智能蒙皮研究。
智能蒙皮的关键技术有:①蒙皮衬底材料技术。②热控制技术。③隐埋传感器技术。④智能蒙皮天线技术。⑤智能隐身技术。
智能蒙皮在航空中的应用包括噪声控制、疲劳监控和飞行包线监控、根据飞行条件改变机翼形状参数、智能隐身等,具备如下优点:①减轻飞机重量、增加机内可用空间。②有利于设计的小型化和简单化。③有利于增强飞行器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能力。④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⑤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⑥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