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流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规划安排、组织筹备、现场执行、验收评估。不同分项内容在展览实施的各个阶段形成不同的成果,相互联系、作用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览流程
对展览实施的综合性组织过程,涵盖对不同资源的规划、配置与使用,不同专业人员的生产、协作与管理。
- 英文名称
- exhibition procedure
- 所属学科
- 博物馆学
在展览开始进入具体实施的前期阶段中开展各项调研,确定展览要实现的主旨定位与宏观目标,分析保障实施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资源及其可行性条件,包括组建展览团队、明确展览选题与内容研究、遴选藏品、分析建筑条件与观众需求、安排预算,形成一份综合性规划材料,作为展览项目组织设计的原则性内容和实施的基本依据。
展览团队是保障展览实施的基础,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构成,不局限于馆内工作人员,包括学术研究人员、藏品保管人员、教育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博物馆学者,以及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他们相互沟通,协同作业。
展览选题与藏品可以互为因果,即一个展览可以先始于某个观点或视角,形成一个主题,然后寻找合适的藏品进行表现;也可以始于一批藏品,作为核心展品,再从中构想出一个主题与展示结构。最终形成一份展览大纲,表述展览的主题定位、内容结构,以及展品组织的遴选标准、来源安排,包括但不限于馆藏、借展、征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展览大纲作为内容策划最重要的核心材料,指导下一步内容研究与藏品调研工作。
前期规划中需要分析展览所在建筑的空间、结构与环境条件,尤其需要充分论证保护性条件的可行性,以确保文物与标本的安全保存与展示。建筑条件分析与展览大纲共同形成设计任务书,作为展览设计工作开展的核心依据。
在内容研究与藏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展览文本,包括内容编写与辅助资料(含图表、影像等)的搜集整理及制作。同时,编排展品清单,包括重点展品、特殊展品与辅助展品及其排列组合,作为展品在空间编排中的重要依据。撰写详细的展品文本解读,并明确文物与标本的保护需求。最终形成展览文本以及相关辅助内容材料的附件,如图表、分项脚本内容等。
展览形式设计是组织筹备中与展览内容编排同步开展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它通过各种技术的和艺术的手段,将各展览要素与具体的陈列空间相结合。分为总体设计(概念设计)和深化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确定展览形式的整体空间风格、布局与参观动线。形成概念设计方案后,开展深化设计,即对展览形式的各个分项进行针对性的细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立面设计、图版系统的平面设计、展柜展台支架等展具设计、照明设计、展示设备等硬件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场景设计、辅助展品设计、互动展项设计等。最终组成系统完整的深化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图纸、影像等各类电子文件载体。
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在组织筹备过程中保持持续性的沟通对接与紧密协作,并充分考虑与应用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等知识。
在内容策划与形式设计方案基本确定的基础上,进入展览的现场执行阶段。主要实施内容为展览制作搭建和展品布展,以成本管理与进度管理为主要目标,确保各项方案的有效呈现与实现。
即对展览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验收。依据前期规划设定的展览目标、主题内容、藏品展示保护情况、形式设计方案,考察展览现场效果的实施情况,及时整改存在问题。通过试运行或预开放的方式,开展观众调查,评估参观效果。
整个展览流程的实施过程中,行政管理贯穿始终,包括以招投标、签订合同与协议等不同方式组织资金使用,组织各项专题会议,以及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论证。
不同类型的展览,如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对展览流程中各要素的需求各有侧重。在这个复杂、综合性的系列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是协调与解决各种问题的总体要求。
扩展阅读
- 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列艺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 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伯特龙 A,史沃兹 U,费雷 C.展览设计实用手册.章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博伊兰 P.经营博物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学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