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事后维修是与航空装备预防性维修相对而言的一种维修方式。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或恢复、组装、调校及检测等。采用此种航空装备维修策略的最大优点是可充分利用系统部件的设计寿命,减少维修检测工时和费用。
航空装备事后维修需不断分析产品的故障和历史资料,进而按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产品一直工作到出故障后再进行修理,即不采取任何预防性修理工作。采取事后维修策略的产品,需通过故障分析、故障影响分析、耗损故障模式判断,最终确定是否符合事后维修。
航空装备事后维修的适用范围包括:①故障必须对飞机安全无直接影响。②故障后果造成的损失/修理费用小于预防性维修项目。③对复杂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电子机件,以及无法预知故障的机件,即无明显耗损故障特征的机件,宜采用事后维修。
航空装备事后维修能有效地减少航空装备定时维修工作,且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产品的使用寿命,极大降低飞机的寿命周期维修费用。对采用事后维修策略的产品,需持续监控其可靠性水平,以保证产品的事后维修不会带来飞机完好率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