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为最早出现的结构隔震形式,其概念于1881年由日本学者河合浩提出。1977年法国第一次将橡胶隔震技术应用于原子能反应堆中;1984年新西兰建造了第一幢采用铅芯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的4层建筑;1985年美国建成第一座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的4层建筑;1986年日本建成一幢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隔震的5层建筑。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开展结构隔震研究,结构隔震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建筑及基础设施上。
结构隔震的基本原理,即通过设置隔震装置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见图),在减小上部结构反应同时,增大了隔震层位移。结构隔震设计即要在上部结构反应和隔震层位移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结构隔震设计内容包括隔震方案、隔震结构分析、上部结构分析与设计、隔震层设计与验算、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施工与维护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