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构造物理学 . 断层力学 . 断层带内部结构

断层带内部结构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ult zone/
条目作者马胜利

马胜利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31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3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断层通常并非一个简单的面状构造。

英文名称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ult zone
所属学科
地球物理学

随着断距的增加,断层不仅侧向延伸造成几何结构多样的断层迹线,而且宽度也会增加,形成由断层岩及伴生构造组成的断层带。在地壳浅部,断层岩以主断层面中心滑动带为核心向两侧分布,依次出现断层泥、断层角砾等无黏结性的断层岩,向外逐渐过渡为断层带外的含裂隙完整岩石。其中断层泥带被称为断层核,它可能由一个或多个断层泥条带组成,其厚度从数毫米到数米,与断层的总断距呈正相关。随着深度增加,断层带核部会依次出现未失黏结性的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而在地壳深部,断层核部为塑性流变产生的糜棱岩。无论是在浅部的脆性断层泥带还是在深部塑性流变控制的剪切带,带内均可能存在次级结构,反映了剪切带中应变场的几何关系。其中在断层泥带最常见的是与剪切方向呈锐角的里德(Riede)次级剪切R1以及平行于剪切带的不连续滑动面。而在糜棱岩带,最常见的是与剪切方向呈135°~180°夹角的S叶理,它等同于有限应变椭球的最大压扁面,随渐进剪切发生旋转;也可见沿R1方向或平行剪切带方向发育的C叶理。地震断层带结构的研究表明,每次强震的同震断层滑动位移集中在断层核部数厘米的主滑动带上。在断层浅部形成同震断层泥,在断层深部形成同震摩擦熔融产生的假玄武玻璃。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