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预防医学领域 . 流行病学 .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

/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
条目作者么鸿雁

么鸿雁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91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9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采用流行病学手段研究人群健康状态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科学。

英文名称
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行为与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关注行为之前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现象难于直接测量,大多只能通过外显行为进行推测,这正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的特色之处。关注社会结构怎样通过对个体特征的作用影响健康,社会心理因素既是社会因素和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同时又以社会因素为条件,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与修饰。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研究获取的信息是基于外显行为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其推理过程除了经观察(实验)获得数据之外,还需要有传统理论(概念)作为基础。

197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W.H.le里奇(W.Harding le Riche)教授在其专著《Epidemiology as Medical Ecology》中首次使用“psychosocial epidemiology”这一术语。

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过程分为宏观水平(macro-)、中间水平(meso-)和微观水平(micro-)三个层次,宏观社会水平为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中间水平为社会框架(social formations),在此框架之下出现社会心理因素(psychosocial factors),而真实起作用的是个体(微观)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生物和行为两个渠道影响人体健康。这种病因模型概括为:社会→心理→行为/生物→健康/疾病。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流行病学家对社会和心理因素与人群健康或疾病的关系发生浓厚兴趣。一门新兴的流行病学分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逐渐形成。

社会心理流行病学的研究综合心理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技术包括:①现场观察。围绕某一群体的活动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取的数据作出结论。②现场调查。针对人群的认识、能力及情绪、动机、需要等心理状态,运用问卷、量表、谈话等方式进行调查,收集材料并加以分析归纳。③档案研究。收集既往历史上所记载的某人群心理活动资料加以分析,找出其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包括文件、记录、电影、录像、录音、图片等现成的资料。④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有目的地操纵某个因素,观察或测量被试验者心理效果和影响。实验研究主要通过行为测量推测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言语思维、本能动机、情绪情感、人格、意志行为等的测量及评价。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及模拟试验等类型。现场试验是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多采用的手段,它是在自然状态下控制条件进行试验,对由此发生的相应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⑤相关研究。收集某个领域大量资料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有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资料可以来源于调查或观察,也可来源于历史档案。⑥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评价。

随着社会心理因素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将会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领域中显示它的重要性。

  • 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 曲成毅.社会心理流行病学——流行病研究的新领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5):331-333.
  • 曲成毅.进展缓慢的社会心理流行病学——在批判中发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5):454-45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