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基础上发展的,旨在保护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免遭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系统于1993年正式启动,由波音公司研制,1999年进行了首次系统拦截飞行试验,2004年7月,美国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首枚地基拦截弹,并宣布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地基中段防御系统采用全球分布式部署结构,主要由跟踪识别系统、指挥控制交战管理与通信系统(C2BMC)和地基拦截弹等组成。①跟踪识别系统由地基和天基预警探测系统组成。地基系统主要包括早期预警雷达和X波段雷达等。美国已在全球部署了两部“改进的早期预警雷达”、1部“铺路爪”雷达、1部“丹麦眼镜蛇”雷达,以及5部X波段前置型AN/TPY-2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具有较高精度和分辨率,现用于支持地基中段防御系统试验,对目标进行跟踪识别和测量。为替代“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美军正在发展“天基红外系统”预警卫星,同时进行低轨的“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卫星在轨试验验证,提高对弹道导弹的全程跟踪能力。②C2BMC系统承担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等任务,并借助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把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协调工作,包括接收各种探测器获取的数据,分析来袭导弹的各种参数,计算最佳的拦截点,引导雷达捕获与跟踪目标,下达发射拦截弹命令,向飞行中的拦截弹提供目标信息,并评估拦截效果。③地基拦截弹由大气层外拦截器、三级固体助推火箭和发射地基拦截弹所需要的地面支援设备等组成。大气层外拦截器现有3种型号,包括CE-1型、CE-2型及CE-2 Block 1型。
美国一直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地基中段防御系统能力,以解决拦截弹上大气层外拦截器的可靠性差、系统目标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美国不仅持续提升现役弹道导弹防御传感器能力,为前置型AN/TPY-2雷达、丹麦眼镜蛇雷达、海基X波段雷达以及升级型早期预警雷达发展先进识别架构,而且还提出发展远程识别雷达和夏威夷本土防御雷达等新型地基雷达,不断提升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目标识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