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航天 . 导弹 . 〔导弹分类〕 . 〔基本概念及性能参数〕

导弹生存能力

/survivability of the missile/
条目作者韩永亮

韩永亮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2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导弹在发射前不被敌方发现,以及被敌方打击后仍能保持其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

英文名称
survivability of the missile
所属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导弹生存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一般用生存概率表示。导弹生存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敌方侦察探测能力及攻击武器的性能;另一方面取决于我方导弹的隐身伪装、机动性能、发现来袭目标的概率和预警时间,以及导弹作战反应时间、戒备率、阵地部署及坚固程度、反导与防空武器的拦截概率等。

提高导弹生存能力,主要从降低导弹受攻击概率和提高导弹抗毁伤能力面着手:通过伪装、机动方式,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同时加强预警和拦截系统,降低受攻击的概率;面对导弹进行加固,降低易损性,并提高维修性,降低被摧毁的概率。

导弹生存能力对于实施核反击作战的核导弹来说至关重要,要求在受到首轮打击后,仍能保持一定规模的核力量,以便进行报复性核反击。如果无法保证在敌方首轮打击中生存下来,核导弹的威慑能力将大打折扣。世界核大国历来重视核导弹生存能力,采用多种发射方式,逐渐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确保受到核攻击后具备可靠的核反击能力。核导弹部署方式通常包括井基、陆基机动、潜基和空基等。其中,陆基机动、潜基和空基的部署方式在战备状态下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行踪比较隐蔽,不易受到敌方攻击,核导弹生存能力大。井基部署方式由于位置固定,极易成为首轮核攻击的目标。提高井基核导弹的生存能力,除对发射井进行加固和加强末端导弹防御系统外,实施预警发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