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图1、图2)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3000米。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北美及中美洲有分布。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商品药材主要来自野生。
发散风热药。又名节节草、锉草、节骨草等。始载于《嘉祐本草》。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yemale)的干燥地上部分。
木贼(图1、图2)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3000米。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欧洲、北美及中美洲有分布。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商品药材主要来自野生。
木贼(图3)呈长管状,不分枝,长40~60厘米,直径0.2~0.7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18~30条纵棱,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节间长2.5~9厘米,节上着生筒状鳞叶,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中部淡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味甘淡、微涩,嚼之有沙粒感。
木贼(图4)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功能,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木贼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主要用于风热上攻于目,目赤肿痛、多泪、目生翳障,常与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药配伍使用。若为肝热目赤,则可与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清肝明目药配伍。兼有止血作用,但药力薄弱,较少单独使用,宜与其他止血药配伍治疗出血证。
煎服用量3~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