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主要研究组成景观的斑块在数量、大小、形状和景观的类型分布及其斑块间的连接性、连通性等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它与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在研究层次、研究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根据其研究内容可分为斑块多样性、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景观格局多样性。
斑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斑块多样性多考虑景观中斑块的总数、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目、斑块面积的大小和斑块的形状等。斑块多样性常用面积、景观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指数来测定。斑块多样性不仅影响着物种的分布、生产力水平,而且还影响着生物的扩散、动物的觅食和物质能量的分布与迁移。
景观类型多样性是景观中类型的丰富度和复杂度。类型多样性多考虑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的多少,以及占总面积的比例。类型多样性常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优势度等指标来测定。类型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重要影响,它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曲线呈正态分布。
景观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各类型之间以及斑块与斑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格局多样性多考虑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同一类型间的连接度和连通性、相邻斑块间的关联性。常用聚集度、连接度、连通性等指标来测定。格局多样性对物质迁移、能量交换、物种运动有重要影响,在景观设计、规划与管理上有重要作用。
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有着长期的应用,并扩展了其社会人文属性。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与地区内文明历史的长短和自然环境分异程度有关,文明历史越长,人文景观种属的丰度越高;自然环境变化越强,自然景观种属的丰度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