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省上川岛西北部大洲湾海滩边缘较为平缓的平台上。因地表散落大量青花瓷片,被当地人称为“花碗坪”,因而该遗址又称花碗坪遗址。遗址南至朱家村村口,北至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教堂南侧山体坡脚下,南北长约600米。20世纪60年代发现,2016年发掘。16世纪初葡萄牙人进入广州与明朝进行贸易,后兵败于明朝水师转而北上福建、浙江。1549年葡萄牙人被逐出闽界重返粤海,直至1555年被移往浪白澳并于1557年迁至澳门期间,他们以上川岛为据点与明朝进行陶瓷等海洋贸易。
遗址中心发现有清代石构建筑,其下为明代青花瓷片堆积,堆积较为散乱,应是次生堆积。瓷片堆积和山体基岩之间有碎石层,沿大洲湾海边分布,残长约200米,内含磨圆度较高的卵石类石块,有人为在水边采集堆筑因素。推测最初的瓷片堆积可能是在碎石层上的活动面上形成的。出土瓷片以青花瓷为主,还有少量白瓷、酱釉瓷、青黄釉瓷和硬陶等。器形主要是碗和盘,有少量瓶、杯和罐等。装饰风格包括青花、青花红绿彩和红绿彩,其中青花瓷主要饰有十字交叉锦地纹、花卉纹、动物纹和山水人物故事纹等;青花红绿彩瓷也饰有十字交叉锦地纹、花卉纹和动物纹等,但多有菱形开光;红绿彩瓷多饰璎珞纹、人物纹和花卉纹等;白瓷片饰有暗花,其他瓷片多为素面。瓷器外底主要款识有“大明年造”“宣德年制”“正德年制”“嘉靖年制”等年款,“长命富贵”“天下太平”“攸”“寿”“北”“玉”“福”等吉语,或“万”“圣十字”等符样。其中,以“圣十字”符和西方人面特征的人物纹等西方因素为显著特征。
该遗址的瓷器早期在地表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圣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牌楼下向北50米范围内以青花瓷为主,器形主要是碗和大盘;向南40米范围内多见青花碗、盘和红绿彩大盘;再向南40~50米范围内多为青花红绿彩碗和红绿彩碗、盘;50米以外则多见青花瓷,器形有碗、盘、壶、小瓶、小罐等。随着地表瓷片被疯狂盗采,现多渐露生土,遗物稀少或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