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图书馆学 . 文献学与文献保护 . 【中国古籍整理】 . 古籍版本

珂罗版印本

/collotype printed edition/
条目作者林明

林明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49
最后更新 2024-12-04
浏览 14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用珂罗版技术印刷的图书。珂罗版(collotype)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的一种。

英文名称
collotype printed edition
所属学科
图书馆学

珂罗版印刷技术由法国化学家和摄影家A.L.柏德范[注]于1856年发明,并由德国慕尼黑工艺师J.阿尔贝特[注]于19世纪60年代应用于实际印刷生产。

珂罗版印刷须先对原件拍照,再以玻璃为版基,然后在玻璃上涂上明胶印刷质,通过相片制版,把图像反映到胶质上,按原稿层次制成明胶硬化的图文,由明胶硬化的绉纹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过润湿排斥油墨进行印刷。由于制版使用明胶,因而在这个印刷技术的名称中加上来源于希腊语kolla(胶)的collo,珂罗为其音译。

珂罗版印品的浓淡层次,能够忠实地再现连续调图像,在笔画线条和图像层次上表现出高仿真的效果,可保持原作品的神韵,真实自然,并可以在宣纸、美术纸、胶版纸及丝绢上用矿物质颜料进行复制印刷。珂罗版由于版基是玻璃,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又都是明胶,所以印力不高,一般一块印版仅能印500~3000份,最多不超过5000份。

珂罗版技术早在光绪初年通过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传入中国。清末及民国时期在珂罗版印刷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机构有: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有正书局、金佳石好楼、碧梧山庄、求古斋书帖局、神州国光社、中华书局、艺苑真赏社、泰东图书局、平民碑帖局等,北京的北平古物陈列所、延光室、大业印刷局、启新照相制版局等。此外,杭州的西泠印社、南京的襄社、苏州的振新书局等也都以珂罗版印刷而闻名。

珂罗版印本多为历代名家书画或碑拓,图书较少。如1914年罗振玉珂罗版印《流沙坠简》、董康搜集明刻《西厢记》图7种而精印《千秋绝艳图》等。珂罗版印本用纸多为机制连史纸、洋粉连纸、料半纸、罗纹纸和宣纸等,开本有8开、12开、14开和16开本,装帧有线装和包背装两种。一般在封面、封里标有“玻璃版精印”“审定用玻璃版精印”“玻璃版部制版”等字样。如《陆定山秋夜八景图册》封面,在下部标有“上海神州国光社审定用玻璃版精印”。神州国光社所印《王石谷山水册》书后有一段“谨告购画诸君”称:“本社创始用亚土玻璃版精印画片,其纸墨印刷色色精工,久荷海内赏鉴家之推许。惟亚土版制版,每版一次,只能印二百页为止,过此则模糊……及至今日始发明玻璃法以印画,其工妙能使面目精神丝毫不失,尤非刻石摹拟者可比。然石刻文字传之久远,则初拓之本价必奇昂,惟画亦然。则今日初印之本,传之数百年当与目下金石之唐宋拓本同重,此亦可预信也。”

珂罗版属直接印刷方式,仿真度极高,能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迹由墨色的深浅反映与原稿相同的连续调,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可以达到毫发毕现的复制效果,印迹无明显网点,最适宜复制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画等作品。但与原作相比,珂罗版印本的笔画和直接书写的笔画有较明显的区别,反映在笔画边缘的均匀程度、运笔力度和收笔的轻重上。直接书写的笔画边缘涨墨现象明显,反映出运笔的力度变化,收笔及多余墨点的过渡自然;珂罗版的笔画边缘洇散效果不明显、多余的毛刺特征也是原稿涨墨形态的反映,收笔过渡不自然。珂罗版印本的印章是采用印刷方法印上去的,具有平版印刷的特征,印迹均匀且无压痕。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是盖印的,笔画具有明显的挤墨现象。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