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个体的最大年龄、平均年龄以及各年龄个体的百分比组成,它们是种群的重要特征。鱼类年龄结构可分为单龄结构(一年生鱼)和多龄结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与其寿命的长短有关。寿命长的鱼类,其种群的年龄组就多,结构就复杂,属于多龄结构类型。多龄结构的稳定性一方面受到捕捞强度大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世代发生量的年际变化。鱼类种群年龄结构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动和编制渔获量预报的重要基础资料,可据此判断捕捞强度的大小。
鱼类长度和体重组成是了解种群质量的重要特征。长度和体重组成资料比年龄资料更易采集,是渔业资源研究中被广泛收集和使用的基本渔业生物学资料。对于年龄鉴定困难的种类,其重要性更加明显。使用体长频数分布分析方法,可以间接分析种群年龄组成。体长和体重组成资料,还可以用来换算对应的年龄,求取生长或死亡系数等渔业生物学参数。
性比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海洋鱼类种群的性比组成多数接近1∶1,但性比随其年龄、繁殖阶段、外部环境变化和捕捞影响等而表现出区域、季节和年际变化。例如,带鱼生殖群体的性比因个体大小而异,肛长小于220毫米的个体雄性多于雌性,大于220毫米的个体则雌性多于雄性。随着捕捞强度增大,东海北部带鱼全年的性比发生变化,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雌性多于雄性变为七八十年代的雄性多于雌性。
性成熟度组成也是种群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性腺开始发育并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持续时间因种类而异,这主要取决于种群不同的遗传特性。同一种群个体性成熟的早、晚,与其生长速度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有关。性成熟年龄的变化反映了捕捞或环境对种群的影响。生殖群体性比的变化,对研究种群动态十分有用。在生殖的初期和旺期,雄性多于雌性;生殖后期,雄性少于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