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渔业资源 . 渔业生物学基础 . 鱼类摄食 . 鱼类饵料转换

鱼类饵料转换

/feeding variation of fish/
条目作者张波

张波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01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0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伴随着鱼类的生长发育,以及栖息地、季节、气候等的时、空变化,鱼类对环境中饵料生物组成变化的被动性适应过程。也是鱼类为了满足自身营养需求的主动性适应过程。

英文名称
feeding variation of fish
所属学科
渔业

鱼类在成鱼期有着较为固定的摄食类型,但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摄食器官和营养需求都发生很大变化,鱼类摄食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显著的饵料转换现象主要体现在鱼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即仔稚鱼向幼鱼期的过渡和幼鱼向成鱼期的过渡。

在仔稚鱼期,几乎都有一段时间以浮游生物为食。这一阶段鱼类刚由内源性食物转变为外源性食物,活动能力尚弱,此时外界环境的饵料供应对其存活和生长非常重要。鱼类从仔稚鱼向幼鱼期的饵料转换,从发育生态学角度看来,是鱼类从浮游生物食性向各种食性类型分化,扩大食物组成的一种重要的生态适应。这一饵料转换的完成,与摄食、消化器官的发育一致。

鱼类达到幼鱼阶段后,随着年龄或体长的变化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饵料转换,主要反映鱼类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摄食形态学适应,例如口裂大小、游泳速度、捕食能力等,以及数量要求,部分是栖息生境的扩大和转换造成的。鱼类的这种特性,对于扩大种群的饵料基础,满足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质和量的生理要求,保证生长发育是有利的。有些鱼的这种变化表现为幼鱼和成鱼摄食的食物完全不同,而大多数鱼类则表现为随着生长发育,摄食的食物种类和食物大小不断扩大。这种变化一方面能满足不同发育阶段鱼类的营养需求,减少同种类大、小个体间的食物竞争,同时也使较大个体能利用更多的食物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鱼类随时间的饵料转换主要体现在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间变化上。鱼类饵料组成的昼夜变化通常与鱼类的栖息习性、摄食方式以及饵料生物的活动相关。饵料组成的季节变化实际上反映了鱼类代谢强度、摄食行为以及水域环境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饵料组成的年间变动反映了栖息生境水文环境变动引起的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年间变化。鱼类饵料组成随栖息水域的变化也是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水体中饵料生物群落组成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在适合该种鱼的食性范围内,总是以栖息水域中数量最多、出现时间最长的饵料生物为主要食物。

鱼类的这些饵料转换特性都具有重要的适应性意义,有助于鱼类满足自身的生理需求,获得更大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以及度过食物缺少或不易获得食物的艰难时期,同时也使整个种能更广泛地利用自然界中的不同的食物条件,从而使其分布区得以扩大。

  •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