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 人格理论 . 人本主义取向

真实自我

/real self/
条目作者许燕

许燕

最后更新 2023-07-05
浏览 278
最后更新 2023-07-05
浏览 27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自身真实感受和想法来表现自己的自我部分。是自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表现程度在个体间存在差异。

英文名称
real self
所属学科
心理学

真实自我这一概念起源于希腊哲学中“对自己真实”的探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自我概念研究的深入,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真实自我。

真实自我体现出个体自身真实的想法和价值观念。目前研究者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在概念上,K.霍妮认为真实自我是所有人都具有的潜能,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只要成长于适宜的环境,真实自我就能发展为健全的人格。霍妮将真实自我也称为可能的自我。C.R.罗杰斯认为真实自我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经验,其自我概念与其本身实际情况相符。在结构上,影响较大的是B.M.戈德曼、M.H.克尼斯提出的四因素结构和A.M.伍德等人提出的三因素结构。真实自我四因素包括:真实觉察、客观处理、真实行为和关系导向;而真实自我三因素包括:自我疏离、真实生活及接受外界影响。两种理论结构具有较大的重叠部分,基本体现出了真实自我在个体生活中表现出的各个方面。

真实自我与个体的自尊存在密切联系,表现出较多真实自我的个体愿意坦诚自身的弱点和短处,对自身的评价更为准确客观,有着较为合适且稳定的自尊水平,因此真实自我个体具有更好的心理适应性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 孙蒨如.华人的真实自我.心理学探新,2014,34(1):11-1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