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联工作是办好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条件,是实行“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方针的重要一环,是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无产阶级政党重视吸收工农群众参加报刊工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之初,就在欧洲一些国家聘任通讯员。1851~1862年,马克思曾担任《纽约每日论坛报》欧洲特约通讯员达11年之久。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也极其重视通讯员网络的建设工作,并指导工人作者新闻写作。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中把建立工农通讯员作为全党的任务。1929年,在中央六届全会的决议中把建立和训练工农通讯员作为办好党报的重要条件。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开展通讯员工作是贯彻全党办报方针的重要措施。1948年,在对晋绥日报的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认为,报纸应当把建立和领导通讯员网和读报组的工作当作重要政治任务,各新闻机构建立起广泛的通讯员网与群众性的读报小组,庞大的通讯员队伍迅速建立起来。1950年5月,《人民日报》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在报纸版面上开辟了《读报组反映》《读报组活动》等栏目,通讯员队伍迅速发展到万人以上。
通联工作主要包括对通讯员的组织和培训、接待受众来访,处理受众来信,开展群众调查。通讯员是人民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生活在群众之中,参加各项社会实践,他们经常为新闻机构撰写稿件,反映情况,可以使新闻报道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编辑部处理通讯员来信、来稿,有助于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群众需求,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做好通讯员工作有4个环节:①发展、培养通讯员,建立、健全通讯网;②向通讯员传达编辑部的报道意图,向编辑部反映通讯员提供的情况;③认真处理通讯员来信、来稿;④办好新闻业务刊物,加强新闻机构同通讯员之间的联系。
读者来信、来访,向新闻机构反映情况、问题或申诉,是人民群众诉诸舆论的一种方式,也是信任新闻机构的表现。新闻机构通过处理受众来信、接待受众来访、密切和受众联系,可以获得大量的情况,了解社会动态。列宁称群众来信是“政治气候的晴雨表”。编辑部可以在大量的来信中择其有普遍意义的公开发表,对其余的也应认真处理,做到篇篇有交代,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