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病证〕 . ﹝小儿科病证〕 . 小儿脑性瘫痪

五硬

/five kinds of stiffness/
条目作者吴振起

吴振起

最后更新 2024-02-16
浏览 226
最后更新 2024-02-16
浏览 22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肌肉硬等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症。临床特征恰与五软相反。

英文名称
five kinds of stiffness
所属学科
中医药

《幼幼集成·卷四·五软五硬证治》首次以“五软五鞭”列为一段论述,“五鞭者,手鞭、脚鞭、腰鞭、肉鞭、颈鞭也”。“鞭”字为“硬”之通假字。本病证症状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新生儿硬肿症。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未充、元阳不振、护理不当、复感寒邪而致。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气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腹或全身肌肤僵硬、关节强直,口唇及指端青紫。

治疗原则以补气温阳、活血通络为主。常用药物有人参、熟附子、黄芪、茯苓、桂枝、干姜。其他疗法还有外治法和针灸疗法。①外治法。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开始,每小时上升1℃为宜,4~6小时逐渐升至30~32℃,注意不宜升温过快。②针灸疗法。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配生姜片温灸患部。

  • 胡楠楠,王雪峰.五软、五迟、五硬与脑性瘫痪.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2(1):153-15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