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元代文学 . 元代散曲 . 【文体】

带过曲

/Daiguo Qu/
条目作者赵义山

赵义山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76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7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散曲体式之一。由两三支曲牌构成的一种小型组曲,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英文名称
Daiguo Qu
所属学科
中国文学

与套数相比,套数一般有尾声,而带过曲无尾声;套数中曲多者可达20余支,而带过曲最多不超过3支;套数中每支曲牌名分标在每支曲子之上,而带过的两三支曲牌名则集中标在最前面。与小令相比,小令仅仅是独立的只曲,而带过曲则是小型组曲,此为“带”与“令”之根本区别。既然客观上已存在“带过”一体,它既不同于“套”,也更不同于“令”,所以不妨把它视为独立的一体。

《元散曲的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元散曲的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带过曲的产生大约源于对套曲中某相邻的两三支曲子的选摘演唱,时间一长,被选摘下来的这两三支曲子的结合演唱便成为一种程式,引起曲家的模仿创作,因而形成带过一体。带过体形成以后,久而久之,某些带过格式又被曲家用回到套曲之中。带过曲的用韵同小令和套数一样,亦必须一韵到底;带过曲的曲牌组合与套曲一样,已成为一种固定程式,不能随心所欲。据孙玄龄在《元散曲的音乐》一书中依《全元散曲》所做的统计,元人所用带过曲共有26种格式,最常用者为〔雁儿落〕过〔得胜令〕、〔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快活三〕过〔朝天子〕、〔齐天乐〕过〔红衫儿〕、〔水仙子〕过〔折桂令〕、〔十二月〕过〔尧民歌〕、〔对玉环〕带〔清江引〕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