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硬骨鱼纲 . 河豚 . 鲀科 . 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

/tiger puffer/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213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21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的一种。俗称河鲀鱼、虎河魨、黑艇鲅、黑腊头、廷巴、气鼓子等。

英文名称
tiger puffer
拉丁文名称
Takifugu rubripes
俗称
河鲀鱼、虎河魨、黑艇鲅
鲀形目
鲀科
东方鲀属
所属学科
生物学

中国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国际上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沿海海域。

因臀鳍充血呈浅红颜色而得名。体呈亚圆筒锥形,头胸部粗圆,微侧扁,躯干后部渐细,尾柄圆锥状,后部渐侧扁。体侧下缘各侧有一纵行皮褶。头大,钝圆,头长较鳃孔至背鳍起点距离短。吻长,钝圆,吻长与眼后头长约相等。眼稍小,侧上位。眼间隔宽,稍圆突,为眼径1.9~2.3倍。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位于吻中部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侧。口稍小,前位,呈横浅弧形状。上下颌牙呈喙状,牙齿与上下颌骨愈合,形成4个大牙板,中央缝显著。唇厚,有细裂纹,下唇较上唇长,其两端向上弯曲,伸达上唇外侧。鳃孔大,侧中位,呈浅弧形,稍倾斜,位于胸鳍基底前方和鳃膜未露出,乳白色。

体背面自鼻瓣前缘上方至背鳍前方,腹面自鼻瓣前缘下方至肛门前方均被小刺,小刺强,余部光滑无刺。侧线发达,背侧支侧上位;向前与眼眶支相连;前方达吻上方,在鼻瓣前方左右吻支相连,形成吻背支;在鳃孔上方左右背侧分支相连,形成项背支;在眼眶支后部下方向下垂直形成头侧支;背侧支向后延长,至尾柄末端上方;下颌支自下颌下方向后延伸,止于鳃孔后方;腹侧支自胸鳍末端下方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

背鳍1个,位于体后部、肛门稍前方,近似镰刀形,中部鳍条延长,鳍条16~19。臀鳍1,与背鳍几同形,基底稍后于背鳍起点,鳍条13~16。无腹鳍。胸鳍侧中位,短宽,近方形。后缘平截形。尾鳍宽大,后缘呈稍圆形。

体背面青黑色,体背面有许多不规则浅灰色小圆点,胸斑大,呈黑色,浅灰色边缘显著,胸斑前方和后方均有许多不规则黑色圆斑和条纹,形成红鳍东方鲀特有的黑色虎斑状花纹。无纵行皮褶黄色带。背鳍基部下方亦有一黑色大斑,浅灰色边缘显著。腹面乳白色。胸鳍浅灰色,臀鳍均匀乳白色,或充血呈浅红色,有时末端尚有沾墨状黑色斑纹。背鳍和尾鳍黑色。

北太平洋西部海域近海底层中大型鱼类。主要摄食贝类甲壳类棘皮动物和鱼类等。冬季末期性腺开始成熟,春季产卵,卵黏性,附着于海底物体,4~5月开始出现幼鱼,幼鱼喜栖息于河口内湾咸淡水水域觅食,秋季回沿海底层过冬。成鱼每年春季由外海游向近岸,秋季向外海洄游,以延绳钓、拖网、定置网、流刺网等捕获。板状牙锐利,常咬断钓丝和网具,人工养殖或饲养时,亦相互咬伤或咬死。卵巢、肝脏和血液有剧毒,肌肉、皮、精巢毒性很低。

个体较大,体长200~500毫米,大者可达800毫米,为东方鲀属中体形较大的一种。肉鲜美、价格高。红鳍东方鲀是脊椎动物中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

  • APARICIO S, CHAPMAN J, STUPKA E, et al.Whole-genome shotgun assembly and analysis of the genome of Fugu rubripes.Science,2002,297(5585):1301-131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