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硬骨鱼纲 . 鲈形目 . 斑篮子鱼

斑篮子鱼

/yellow spotted spinefoot/
条目作者刘静

刘静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141
最后更新 2023-06-01
浏览 14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的一种。俗称黎猛、泥猛、臭肚鱼、臭都鱼。

英文名称
yellow spotted spinefoot
拉丁文名称
Siganus punctatus
俗称
黎猛、泥猛
鲈形目
篮子鱼科
篮子鱼属
所属学科
生物学

中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国际上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西起印度洋,东至太平洋中部的萨摩亚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大利亚。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与腹缘呈弧形隆起。头较小,前端略尖。吻较短钝。眼中等大,眼间隔较宽,微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形,鼻瓣不明显,后鼻孔长圆形。口小,前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端可伸达前鼻孔下方。上下颌各具细尖牙1行。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唇较发达。鳃孔大,鳃盖骨边缘圆滑,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小,呈叉状突起。体被细小圆鳞,鳞片薄,呈长圆形,埋于皮下,颊部和鳃盖均被小鳞。侧线完全,位高。背鳍基底很长,始于鳃盖后缘上方,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起点前具一向前小棘,埋于皮下;鳍棘尖锐,以第三到第六鳍棘最长,各鳍棘间的鳍膜具凹刻;鳍条部高,以中部鳍条最长,后缘尖圆形。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八鳍棘下方;鳍棘发达,以第四鳍棘最长;鳍条部后缘尖圆形。胸鳍中等长,腹鳍短于胸鳍,尾鳍叉形。头和体背部棕褐色至黑褐色,腹部浅黄褐色至灰褐色。全身散布许多大小不等的黄褐色斑点,斑点之间距离小于圆斑直径,形成不规则网状斑纹。鳃盖后上角的侧线起点处具一大于眼径的黑色圆斑。胸鳍浅褐色,其他各鳍褐色至黑褐色。背鳍、臀鳍和尾鳍散布一些暗褐色斑点(见图)。

斑篮子鱼斑篮子鱼

为暖水性中小型鱼类。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周围,常成群活动。杂食性,以礁石上的藻类及附着生物为食。各鳍鳍棘尖锐且具毒腺,人被刺后会感到剧痛。

为食用经济鱼类,但产量不高。

  • 刘瑞玉.中国海洋生物名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伍汉霖,邵广昭,赖春福,等.拉汉世界鱼类系统名典.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