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化 . 亲社会行为

旁观者效应

/bystander effect/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5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5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个体需要帮助的紧急情境中,在场旁观的人数越多,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越低的现象。

英文名称
bystander effect
所属学科
心理学

旁观者效应的研究起因于1964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一名妇女被歹徒多次袭击致死的案件,在该事件中有38名目击者却无人相助或报警。针对这一事件,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J.M.达利和B.拉坦纳认为恰恰是由于旁观者的存在,导致了助人行为的缺失。随后,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实了旁观者效应。

在最初设计的一项实验中,当大学生被试发现从墙壁的通风孔里涌进了浓烟时,若被试独自在房间,75%的人会在6分钟内报告,其中50%的人在2分钟内做出报告,而当被试与其他人一起在房间里时,报告的比例降低至38%~10%。达利和拉坦纳研究发现,仅仅知觉到还有其他目击者在场就会显著减少个体在紧急情境中助人行为的可能性。当紧急情境出现时,在场人数的多少对旁观者的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紧急情境中,如果在场的某一个体对受害者表现出漠不关心,其他人可能将该情境解释为不严重,因而不需要帮助,或者因为责任分散而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帮助受害者。已有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旁观者对助人行为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研究应着重探索旁观者对助人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和作用机制。

  •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BORGES M A,PENTA J M.Effects of third party intercession on bystander intervention.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77,102(1):27-32.
  • FISHER P,GREITEMEYER T.The positive bystander effect: Passive bystanders increase helping in situations with high expect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the helper.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3,153(1):1-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