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风景园林学 . 风景园林史 . 外国风景园林史 . 法国园林

法国园林

/French gardens/
条目作者朱育帆郭维
条目作者朱育帆

朱育帆

郭维

郭维

最后更新 2024-12-02
浏览 183
最后更新 2024-12-02
浏览 18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从仿造意大利台地园林风格造园,到形成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

英文名称
French gardens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风景园林学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三面临海,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平原地区。境内河流众多,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全国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森林覆盖量大,树种丰富。开阔的平原、河流与大片森林为造园活动提供良好的景观基底,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的形成。

法国园林萌发于罗马统治下的高卢时期,这个阶段园林以种植蔬菜、果树等实用性风格为主。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法国于843年成为独立国家。在12世纪前后,十字军东征将东方文化中的建筑、园林艺术及贵族们的生活方式带入西方,影响了法国园林的发展。1495年,国王查理八世发动那波里远征,虽然军队失败而归,使得法国元气大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王及贵族接触到大量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化艺术,对此极为推崇,并且带回大量意大利书籍、绘画、雕刻、挂毯等艺术作品,还有那波里的造园家,因而法国园林进入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为主的阶段。这个时期城堡建筑保持中世纪的高墙和壕沟,在花园中运用古典雕塑、图案式花坛、岩洞等造园要素,仿造意大利台地园林风格造园。

随后,一批去意大利学习的建筑师回国,在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基础上,开始注重与法国建筑特色融合,突破原来对于造园要素和形式的模仿,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开始形成,主要代表园林有谢农索城堡花园、维兰德里城堡花园和卢森堡花园。除此之外,造园家与造园理论也开始涌现,E.杜贝拉克(Etienne Du Perac,1535~1604)在1582年出版的《蒂沃里花园的景观》中,提出适合法国平原地形为主的规划布局方法;J.博伊索(Jacques Boyceau,1560~1633)撰写的《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是法国园林艺术的重要开端;C.莫莱(Claude Mollet,1563~1650)也创造了法国园林中的刺绣花坛形式。

17世纪的欧洲充满了动荡与变革,直至路易十四确立法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与此同时,法国园林也正式形成区别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台地园的本土风格,大量优秀园林作品的出现引领了欧洲造园风尚。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在17世纪上半叶已经逐步成熟,而路易十四时期的绝对君权统治使得法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皇家生活追求享受和排场,这些社会背景为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适宜的背景。造园家A.勒诺特尔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并且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勒诺特尔式园林,如凡尔赛宫苑枫丹白露宫丢勒里花园等。

勒诺特尔1613年出生于巴黎的造园世家,其祖父皮埃尔曾为16世纪的丢勒里花园设计过花坛,其父则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园艺师。他从13岁起即师从宫廷画家S.伍埃(Simon Vouet,1590~1649)学画。离开画室后跟随其父学习造园和园艺技巧,同时也学习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等相关知识,为其后期的伟大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640年,勒诺特尔与名叫F.朗格卢瓦的富家女结婚,使得其获得与贵族阶层接触的机会,让他的造园才华为当时的贵族阶层所熟知,并拥有充分展示的机会。

沃-勒-维贡府邸花园是令勒诺特尔一举成名的庭院。在这个花园中,他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形式,通过轴线与运河及各种造园要素的应用,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震撼不已的园林。这座府邸花园作为一件划时代的作品,也让他获得为路易十四建造凡尔赛宫的机会,与众多当时的艺术家、建筑家共同工作,使得勒诺特尔式园林成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

在勒诺特尔之前,意大利台地园作为欧洲园林的代表已经度过了辉煌时代,走向装饰繁复的巴洛克风格的泥潭。勒诺特尔在园林中运用的露台、栏杆、池泉、雕塑、绿篱等造园要素,虽然一直存在于意大利台地园之中,但是他通过空间结构与节奏的把控,突出轴线、运河、花坛等要素,创造出以平面构图为主的园林形式。这种风格的园林欣赏视角不同于意大利造园从高处俯瞰,而是利用宽阔园路与水面的设置形成深远的透视线,展现出开阔疏朗之感。区别于意大利台地园的立体堆积感,以简明优雅的空间形式突显园林的恢宏场景,更加符合法国以平原为主的自然环境。因此勒诺特尔式又被称作“广袤式”。

勒诺特尔在学习前人造园艺术的基础上,对园林要素的运用也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在水景营造上,表现出独一无二的特征。他一方面有意识运用镜面水景营造类似于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等形式;另一方面也通过设置运河、水渠,进一步突出静态水景在园林中的比重,营造辽阔、深远的场景。如在维康府邸花园中将运河作为横向轴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景观效果;又在凡尔赛宫苑中进一步突出运河的地位,构成十字交叉水渠,扩大庭院的开阔之感。在勒诺特尔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喷泉与瀑布,运用的动态水景除了个体观赏性之外,更加注重与植物、地形等周边环境的融合,创造出“水剧场”“金字塔喷泉”等多处经典水景。

18世纪初,勒诺特尔的弟子L.布隆(Le Blond,1679~1719)协助D.德扎利埃(Dezallier d'Argenville,1680~1765)完成的被誉为“造园艺术圣经”的《造园理论与实践》(La Theorie et la Pratique du Jardinage),完善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论。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意大利台地花园相比,强调平面的展开与构成,运用图案繁复的刺绣花坛来营造花园,把花园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园林创作,形成与宏伟宫殿相匹配的整体构图效果。这一特征由法国花坛风格奠定者C.莫莱确立,在其创造的阿奈花园中,强调花园与建筑的整体性。莫莱的儿子安德烈作为造园家,也是路易十三的花园主管,在1651年出版的《游乐性花园》(Le Jardin de Plaisir)一书中,完善了其父亲在园林总体布局上的构想,为路易十四时期“伟大风格”的出现奠定基础。在书中他提出宫殿前应有两三行壮观的行道树作为林荫道,在宫殿后面布置刺绣花坛,使得从宫殿内部可以欣赏花园的全貌。同时随着距离宫殿越来越远,花园中的装饰性景观应该逐渐减弱,完成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

J.布瓦索对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也有贡献,他提出造园家必须具备艺术原理和素养,熟悉植物配置与空间设计技术。在《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书中,他主张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园林营造需要遵循艺术构图法则,形成井然有序、布置均衡的格局,并且强调园林中的植物、路网等诸多造园要素需与艺术构图关联,构成整体和谐的园林。

被誉为“王之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The Gardner of Kings,The King of Gardners)的勒诺特尔使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达到巅峰,将艺术构图原则与造园要素完美组合,通过园林展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突出了路易十四作为“太阳王”的绝对统治地位。其创造的花园府邸通常位于场地最高处的中心统治地位,宫殿前庭与城市相连,后院则是在规模、尺度、形式上都与建筑匹配的花园,使得君王位于宫殿中即可俯瞰城市与花园。平面构图以中轴控制为主,通过两侧小路与中轴共同编织出几何秩序明确的图案。在轴线上通过水池、林荫道、喷泉等要素的运用,体现中央集权的政体。整体花园营造中,贯彻前人奠定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关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理论,通过尺度与空间构图将园林无限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创造的园林风格不仅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也成为突破了意大利台地园林风格的欧洲园林新典范,在之后影响欧洲造园风格百年之久。

  • (日)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邹洪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 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