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苑建于路易七世(Louis VII le jeune,1121~1180)时期,建成后由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一直作为君王的行宫使用。“枫丹白露”在法语中意为“美丽的泉水”,而城堡周围风景秀丽,森林茂盛,对于造园而言具有天然优势。
15世纪英国入侵时,枫丹白露宫(见图)一度荒废。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拆毁旧宫,重新建造了一座文艺复兴初期风格的宫殿。
法国最大的皇宫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东南55公里处。
宫苑建于路易七世(Louis VII le jeune,1121~1180)时期,建成后由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一直作为君王的行宫使用。“枫丹白露”在法语中意为“美丽的泉水”,而城堡周围风景秀丽,森林茂盛,对于造园而言具有天然优势。
15世纪英国入侵时,枫丹白露宫(见图)一度荒废。1528年,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拆毁旧宫,重新建造了一座文艺复兴初期风格的宫殿。
宫殿周围以水壕沟环绕,三翼在南面围合出近似方形的喷泉庭院。喷泉庭院南侧正对的梯形鲤鱼池开挖于13世纪,沿着庭院南望视野开阔,水池与林木交相辉映。
鲤鱼池西侧是建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的“松树园”,其中栽植大量欧洲赤松,形成了幽深静谧、富有趣味的林园。1545年,由意大利建筑师在其中建造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三开间岩洞,成为法国最早使用岩洞的园林。1713年,花园部分被改造为法式花园;到了拿破仑时期,又将其改造为英式自然风景园,并在其中大量引种当时少见的珍稀树木,如鹅掌楸、柏树等。
鲤鱼池东侧花园是巨大的方形花坛,花坛中间为大型泉池,池中有狄伯尔(Tiber)铜像。1664年,A.勒诺特尔改造花园,将铜像移至南侧圆形水池之中,并重新利用水利设施,将花园两侧台地的挡土墙处理成数层叠水,形成系列喷泉景观。花坛中还增加了黄杨篱图案。后期雕像与喷泉均被毁,黄杨图案亦不存,形成尺度巨大又简单的草坪花坛。
宫殿北侧为相对独立的戴安娜花园。该花园在弗朗索瓦一世时期设有戴安娜大理石雕像,石像在亨利四世(Henri IV,1553~1610)时期被转移至室内,园中现雕像为1684年由克莱尔(Keller)兄弟重新塑造的铜像。花园整体结构由A.勒诺特尔在1645年改造后形成,原有小喷泉被改造为由大理石石壁与青铜像装饰的喷泉水池,在喷泉四周设有装饰雕像和盆栽的刺绣花坛。拿破仑时期,花园同样被改造为英式花园,但是作为花园主景的喷泉水池一直保留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