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剑桥大学王后学院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87~1992年,在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导师英国经济学家J.莫里斯[注]是激励理论的奠基者,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90~1992年,阿姆斯特朗在牛津大学经济与统计研究所作为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具有市场势力企业的规制”项目的研究人员。1992~1994年,担任剑桥大学微观经济学助理讲师、冈维尔克斯学院研究员。1994~1997年,担任南安普顿大学经济政策教授。1997~2003年,担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经济学研究员。2003~2011年,担任伦敦大学经济学教授。2011年至今,担任牛津大学经济学教授。
阿姆斯特朗教授是非常活跃的学者,截至2016年共发表论文47篇,出版著作两部,参与编写著作9部。其中,引用最多的论文是2006年发表于兰德经济学杂志第2期上的《双边市场中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该论文是研究双边市场平台定价的经典文献。他研究认为,竞争性交易平台将对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程度较小的、间接网络外部性较强的一方用户收取低价甚至免费。与单边市场不同的是,用户间的间接网络外部性使得双边市场的均衡价格通常与边际成本不一致。双边市场中的交易平台面对价格弹性不同且相互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两方用户,定价的焦点是将用户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为交易平台的两边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越高,间接网络外部性越强,平台就倾向于对这一方用户制定低的价格。用户间网络外部性的存在限制了交易平台运用市场势力进行价格加成的能力,任何想从一边用户获取超额利润的策略都将是自我毁灭的过程。
在著作中,阿姆斯特朗与英国学者S.考恩[注]和英国经济学家J.威克斯[注]在1994年合作编写的《规制改革:经济分析和英国经验》(Regulatory Reform: Economic Analysis and British Experience)是学习规制经济学的权威参考书。总结了最优规制理论在产业组织政策当中的运用,构建出研究规制改革重要问题的分析框架,并将其用于分析英国电信、天然气、电力和自来水供应4个公共事业行业的规制改革经验。在分析中,阿姆斯特朗等学者既关注每个产业中出现的规制政策共性问题,又考虑到产业的多样性和不同规制政策的适用性。研究成果无论对于规制经济学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是十分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