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沉积地层与古生物学 . 古生物学 . 生物演化 . 生物演化理论 . 新灾变论

新灾变论

/neocatastrophism/
条目作者殷宗军

殷宗军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65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6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用于解释地质历史上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的理论。

英文名称
neocatastrophism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世纪60年代提出,为了与18世纪法国古生物学先驱G.居维叶提出的带有神学色彩的古典灾变论相区别而命名为新灾变论。新灾变论认为宇宙和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比如超新星伽马射线暴、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等。与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相比,这些灾难事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相对短促,但事件本身非常剧烈,往往释放了巨大能量,影响面广,可以导致地球上的生物大规模集群绝灭,比如二叠—三叠纪之交、白垩—古近纪之交均发生了大规模生物绝灭事件。新灾变论将来自地球外来因素和地质历史上生物圈的灾难事件联系起来,认为前者是导致后者发生的直接或者间接原因。和古典灾变论不同,新灾变论强调了宇宙和地外因素,摒弃了神学色彩,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很多地质证据的支持。比如新灾变论认为白垩—古近纪之交的大灭绝事件是由一颗直径约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后导致的,研究人员在该生物绝灭界线附近的黏土层中发现了铱异常、微球粒和冲击石英,这些都是支持撞击说的地质证据。另外,科研人员在墨西哥湾检测到了与小行星模型对应的重力异常,进一步佐证了假说的合理性。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