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基岩存在风化、节理、断层破碎带、岩溶溶洞、深槽及软弱夹层等不能满足各类工程要求的缺陷,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基岩经过处理后,一般要求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基础轮廓形态的要求;基岩在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整体或局部滑动失稳,而且具有必要的安全度,基岩内的应力及变形值在许可范围内,避免发生过大的应力集中和不均匀变位;基岩在渗流水的长期作用下,能保持力学和化学上的稳定,渗透流量和压力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提高基岩抗滑能力的措施:①沿抗剪强度低的产状不利的软弱结构面,开挖抗滑齿槽、平洞,或穿过该结构面开挖竖井,回填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形成抗滑混凝土洞塞,齿槽,键槽、齿墙或抗滑桩。②利用钻孔,穿过该结构面,设置锚杆或预应力锚索等。③对建筑物基岩采取打排水孔或其他降低水位的措施。
提高基岩承载力、减小变形的措施:①将建基面表层风化严重、松软或破碎岩石全部挖除,使建筑物基础坐落在较新鲜或风化微弱的基岩上。②对建基面处理的局部软岩、构造破碎带等地质缺陷,进行局部深挖,回填混凝土。③对节理裂隙较发育的表层基岩进行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等。
提高基岩防渗能力的措施:①在建筑面的上游设置防渗铺盖。②对透水性强的岩体,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进行帷幕灌浆。③对可灌性差的断裂构造带开挖竖井或斜井,回填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基岩排水降压措施: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岩渗透特性、建筑物及岸坡对基础排水降压的要求,设置排水孔、洞、沟、管等,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将渗入建筑物地基及岸坡基岩内的渗水导引、汇集和排出,以降低扬压力或渗透力,提高建筑物及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在重要工程建筑物基岩中,可视需要布置水质、渗流量、扬压力、应力、沉降、变形、位移、温度等监测仪器和设施,以监测其工作状况,检查处理效果。如发现异常,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