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土木工程 . 岩石力学与工程 . 岩石工程施工 . 岩石工程开挖

新奥法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条目作者宋胜武

宋胜武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59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5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工程经验和岩石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喷锚结构为主要支护手段,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的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方法。

英文名称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所属学科
土木工程

新奥法由奥地利工程师L.von 拉布西维兹(Ladislaus von Rabcewicz,1893-06-12~1975-12-19)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获得专利并正式命名,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NATM法被介绍到中国,随后逐渐在矿山、交通、水利等行业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锚喷、勤量测、紧封闭”12个字。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围岩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损伤,避免过度降低围岩的强度。②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允许围岩适量变形,以使围岩形成最有效的承载环,即变形过小围岩自承能力发挥不足、变形过大围岩承载能力降低或丧失。施工中应适时支护,避免变形过大。③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施工中采用锚喷等柔性支护结构,使围岩与结构尽快闭合。④加强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观察和量测。据此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进行设计变更及日常施工管理。⑤围岩和初次衬砌变形基本稳定后实施二次衬砌。

其施工工序包括开挖、初次支护、防水排水和二次衬砌四个步骤。开挖内容包括钻孔、爆破、通风、出渣等;初次支护包括立架、喷混凝土、打锚杆、复喷混凝土等;防水排水包括布设防水板、集水排水管道等;二次衬砌包括钢衬、预埋件、模筑混凝土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