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美国学者S.卡茨(S.Katz)和他的同事提出用活动期望寿命来衡量老年人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程度。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自主活动能力作为除死亡率和发病率外的衡量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指标。
在计算上,活动期望寿命运用寿命表方法,通过扣除人们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状态下所消耗的平均生存年数,来得出无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状态下的预期平均寿命。寿命表是计算活动期望寿命的基础原理,普通寿命表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活动期望寿命以人们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丧失为最终结局。死亡率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丧失率是计算过程的两个具体指标,前者的资料可以通过死亡人口登记系统获得,后者则需通过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测量。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可分为衡量躯体性或基本日常生活活动的躯体性日常生活量表和衡量应用性日常生活活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前者主要衡量个人为维持独立生活需要而每日都必须要反复进行的基本自理活动,比如进食、上下床、自身清洁、穿脱衣、如厕,以及室内行走;后者主要衡量除了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外,人们为满足社区独立生活需要而必须进行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需要涉及工具的使用,比如做饭、洗衣、购物、出行,以及使用货币等。常用的标准化量表有Barthel量表、Katz量表、PULSES量表、FAQ功能活动问卷及RDRS快速残疾评定量表等。由于活动期望寿命综合考虑了活动能力的丧失和死亡对健康的影响,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老年人健康的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