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床位设施和必要的医疗设备,有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和有执业资格的相应数量的医务人员。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教学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康复医院、诊所等。
医院
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医疗机构。
中华民国时期,贵阳陆续建起一些医院,但极不完善。1919年,始设立贵州省立医院,医生仅3人、床位8张,门诊不分科,日门诊量约50人。至1948年,省立医院有床位173张,职工119人,其中医务人员93人,设内、外、妇产、儿科等科室,年门诊量28723人次,为贵州当时最大的医院。同时期设立的国立、省市医院还有省平民医院(1935年)、省戒烟医院(1938年)、省立传染病院(194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1941年)、省立疗养院(1944年)、省立贵阳高级医事职业学校附属医院(1939年),贵阳市立医院(1939年)、市立传染病院(1940年)。抗战时期从外地迁入贵阳的有国民党中央陆军医院(1937年)、湘雅医学院(1938年)、西南公路管理局贵阳东山职工医院(1940年)等。外国人开办的有若瑟医院(1918年)、福音医院(1920年)、露德医院(1924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省立医院为贵州省人民医院,省高级医职校改为贵州省干部医院,市立医院改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新建贵阳市工人医院、贵阳市中医医院。之后,又将省人民医院改为贵阳市人民医院,省干部医院改为贵州省人民医院。原贵州省军区野战二分院移交地方,改称贵州省慢性病院,后更名为贵州省康复医院。西南志愿军疗养院二分院也移交地方,改为贵州省干部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迁入贵阳市小河镇。1958年,新建贵阳市窄口滩工人医院、贵阳市甘荫塘医院、贵阳市结核病防治院。云岩、南明、乌当、白云和花溪区相继建起区人民医院,各乡镇也陆续建起乡镇卫生院。随着贵阳工业、交通的发展,厂矿企业医院也得到发展。1964年后,成立贵州省精神病防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等。1980年与1950年相比,贵阳市域医院由5个增至78个,床位由413张增至6772张,卫生技术人员由568人增至10128人,贵阳市的医院建设从质和量上逐步得到完善。
政府举办的区(市、县)级人民医院有9个,均为二级甲等医院综合医院。即贵阳市云岩区人民医院、贵阳市南明区人民医院、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阳县人民医院、修文县人民医院和息烽县人民医院。
由企(事)业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至2015年,贵阳市主要的企(事)业医疗机构20家,开放床位2788张,卫生技术人员2434人。即贵阳市精神病人康复医院、贵阳钢厂职工医院、贵州林东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贵州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贵州开磷总医院、贵阳市精神病医院、贵州省建筑医院、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职工医院、贵州省职工医院、贵州中建医院、贵州省交通医院、贵州省司法警察医院、贵州省总工会,息烽温泉疗养院、贵州贵阳邮电医院、贵州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贵航300医院、贵州铝厂职工医院、贵州车辆厂职工医院、第七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和中国铁路第五工程局中心医院。
鉴于贵阳作为省会城市,省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云集,综合医院很多的现状,1993年贵阳市提出市属医疗机构除个别医院按综合医院建设,其余医院重点发展专科特色的思路,自此,贵阳市的医院建设得到长足进展。1996年,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协作,成立了贵阳脑科医院;2003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成立了贵阳肿瘤专科医院;2004年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合作,成立了贵阳皮肤病专科医院协作中心。贵阳市二医成为贵州省最早与发达地区医院开展合作、创办特色专科并引入外国政府贷款用于医院建设的重点公立医院之一。市一医着力提高急救、介入诊疗、微创技术、器官移植四大核心技术竞争力,市三医重点发展老年病专科,市四医重点发展骨科,市五医重点发展肝病科、传染病科,市结核病院重点发展胸科,建肺科医院。随着企业改革,贵阳铁路医院移交地方管理,挂牌成立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专科特色为中西医结合医院。1998年,贵阳市开始社区卫生服务试点。2001年,推进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得到较大发展。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院171个,其中三级医院23个、二级医院37个、一级医院1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7个、乡镇卫生院76个。其中民营医院99个,占58%。总床位24201张,其中民营医院床位5557张,占23%。2014年,新组建贵阳市医院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逐步推行管办公开、医药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西部省会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及公益性医疗服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的新途径。2015年3月,贵阳市与北京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签订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中日友好医院与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与贵阳市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与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与贵航300医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2015年4月,遵义医学院与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年6月,贵阳市人民政府、百度公司、朗玛公司合作成立贵阳医院集团。2014年,实施贵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4~2020),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的医院,引导主城区二级以下医院向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郊区(县)的二级医院建成区域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