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此治之大体也。”热性病证由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致,表现出以温、热为特点的证候。由于阳盛可表现为热,阴虚亦可表现为热,故热性病证又可以分为实热证、虚热证。但是虚热证者,当用滋阴降火法,故不属于此法则范畴。实热证亦可分为表热或里热,但均要用寒凉药物治疗,故曰:“热者寒之”。脾虚、气虚、血虚所致虚热证,其治疗需另当别论。
热者寒之用法常如治疗因外感热邪,或过服辛辣温热,或体内阳热之气过剩所致的实热证,其症状如壮热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胸痛痰黄、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滑实等。
治疗上用法常如疏散风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等。常用方剂如银翘散、清营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白虎汤等,常用中药如石膏、黄芩、秦皮、龙胆草等。
注意事项:①对寒入于里而反欲盖衣被等真寒假热证应忌用。②各种寒证、阳气不足等均不宜用。③寒凉之药,易伤脾胃,又常可化燥伤阴,久用或用量较大时尽量避免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