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5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新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代表了178个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国家承诺;该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27个原则,强调“各国应当合作加强本国能力的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提供了一个涉及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的行动计划,要求各国制订和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政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各缔约方有权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于1993年1月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欧盟国家于1997年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欧盟的核心目标。许多国家制定了体现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如爱沙尼亚于1995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法》。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又称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和《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形成了220多项“伙伴关系倡议”。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93个会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该议程确定了未来15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相关具体目标。二十国集团(G20)2016年中国杭州峰会把发展问题列为二十国集团议程的核心,通过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
首页
[{"ID":42418,"Name":"法学"},{"ID":47612,"Name":"法学"},{"ID":48666,"Name":"环境资源法学"},{"ID":48667,"Name":"环境资源法"},{"ID":48673,"Name":"可持续发展观"}]
. 法学 . 法学 . 环境资源法学 . 环境资源法 . 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76次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又称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两个关键组分(人类需求和环境限度)、两个基本特征(发展或发展性,可持续或可持续性)和三个方面的指标(经济的、社会的和环境的指标)。
- 英文名称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 又称
- 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理论
- 所属学科
- 法学
中国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可持续发展,1992年8月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提出并具体规定“实行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3月,国务院通过了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国21世纪议程》。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召开后,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2016年率先制定和公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制定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林业行动计划》(2016)、《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6)等专项规划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