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条目作者刘建

刘建

最后更新 2021-06-09
浏览 601
最后更新 2021-06-09
浏览 601
0 意见反馈

整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数。

小于一切自然数,系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唯一数,记作0。在计量时,数字0表示“没有”。也是位置制计数法中数码0的名称。用以表示某一数位是空位。印度开始曾用六进位、八进位,后来发展用十进位,并能熟练使用分数。通常把最早使用0表示数归功于印度人。

零的概念在印度的形成,与印度宗教哲学中“空”的观念有关。有学者认为,零的概念在孔雀王朝后期,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即已在印度出现。印度古代数学著作残篇《巴克沙利稿本》,可能是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四五世纪)一部数学著作的抄本。在这一抄本中,已开始使用圆点(·)表示空位的零。458年,一份耆那教宇宙学文献提及零和十进位置制。其中一个数字为13 107 200 000,成为印度最早的包含零的概念的位值十进制数字。零的采用使印度数字体系得以完善。在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现的一处595年的铭文,是最早采用零和其他9个数字标记日期的铭文。在瓜廖尔发现的一处876年的铭文,亦确切证实了0的使用。它与现代数字中的0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略微小些,且在一组数字中位置偏上。

7世纪,零的符号传入东南亚一些国家。柬埔寨一处683年的铭文用圆点表示零。邦加岛一处686年的铭文出现一个封闭的圆圈。这些无疑均系印度影响的结果。随后,零同印度数字体系一道传入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学者比鲁尼(973.09~1048.12.13)在其《印度志》(约1030)中已提到:“0=sunya(梵文词,空)和kha(梵文词,气),两者均意味着点。”12世纪,零最终传到西欧。法国数学家G.伊夫拉赫在其《从一到零——数字通史》(1985)中即持类似看法。国际数学界一些学者认为,十进制、位值和零的定位使用,连同印度–阿拉伯数字,均系印度人所创造(另一些学者认为,十进制、位置系中国人创造)。美国数学家和科学史学者G.萨尔顿(1927.03.08~1995.08.28)亦曾指出,我们的数字和零的使用,是印度教徒发明的,然后经由阿拉伯人传给我们。

近些年来,国际数学界有人出版了一些论著,深入细致地探讨对数学而言十分关键的概念零的发展史。美国学者R.卡普兰著《一无所有:零的自然历史》和C.赛义夫著《零:一个危险概念的传记》(2000),对零系印度对世界的贡献之说提出质疑。实际上,作为一种思想产物,零的概念确曾分别出现在巴比伦文明和玛雅文明之中,但并未产生普遍影响。在探讨零与十进位制组合的性质和含义方面,印度数学家起了重要的作用。

零的符号有可能在700年前后从东南亚传入中国(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在唐代以前已使用〇,形成现代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唐代全面使用了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玫零)。唐开元六年(718),在长安任司天台太史监的印度天文学家瞿昙悉达,奉诏据梵文原本译《九执历》。该历书开卷介绍了印度的“算法字样”,即数字写法,“其字皆一举札而成”,可见便于书写。“每空位处,恒安一点”,引入零的书写符号,即一个圆点(·)。《九执历》编译本收入由瞿昙悉达本人主编的《开元占经》第一〇四卷。约在13~14世纪,印度–阿拉伯数字初传中国。这一数系当时在中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和得到充分推广。不过,在南宋淳祐七年(1247),中国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约1261)撰成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所用表示零的符号已是一个封闭的圆圈。其时,包括0在内的印度–阿拉伯数字已传到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秦九韶用圆圈表示零可能即借鉴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中零的写法。元代大德七年(1303),数学家朱世杰(1249~1314)的代表作《四元玉鉴》问世,同样用一个封闭的圆圈表示零。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