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波颠阇利

/Patañjali/
条目作者姚卫群

姚卫群

最后更新 2021-06-09
浏览 122
最后更新 2021-06-09
浏览 122
0 意见反馈

印度古代哲学家,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

约活动于公元前2世纪,瑜伽派的根本经典《瑜伽经》的最初作者,生平不详。公元前2世纪,印度有一著名的语法学家也叫波颠阇利,不少人认为他与《瑜伽经》的作者为同一人。现存《瑜伽经》中包含后人加入的成分,不全是波颠阇利所作。

根据《瑜伽经》,波颠阇利把瑜伽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抑制”。心作用被分为五种:正知、不正知、分别知、睡眠、记忆。它们都要通过长期的修习和离欲来灭除,以达到“三昧”状态。三昧有不同阶段,要彻底消除过去行为(业)所产生的残存潜势力(种子),达到“无种三昧”。

波颠阇利认为,消除造成痛苦的原因须依靠瑜伽修行,具体有所谓“八支行法”,即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持静虑等持。最后再进行种种努力,根除一切业、烦恼与不净等,获得解脱

波颠阇利对古代印度长期流行的瑜伽修行在理论上作了系统化。他所倡导的瑜伽理论和实践在印度影响广泛。瑜伽思想也随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大量文献中所论及的禅定等修持内容或多或少都涉及古印度瑜伽的思想。中国现代关注瑜伽的人很多,波颠阇利所作的《瑜伽经》在现代被译成汉文,他及其《瑜伽经》是中国现代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瑜伽经》的汉译本由姚卫群翻译,收入《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商务印书馆,2003)一书。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