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学者认为“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屈原的《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受不洁之财,不让自己人格受到玷污,即为人处事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奉公,多认为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中。
廉洁奉公精神是中国廉洁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素,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传统美德和基本价值,是中华文明始终传承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伦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褒扬廉洁奉公官员传统,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的廉洁故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廉洁文化。羊续悬鱼、一钱太守、陶母退鱼等廉洁故事,海瑞、包拯等廉洁奉公官员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廉洁奉公作为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行政伦理,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和领导者,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日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倡导廉洁奉公的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