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与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产业集合。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信息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M.U.波拉特在《信息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信息产业的概念,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基本产业结构之中。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来规划、引导、协调与监管产业活动,促使信息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对信息产业进行管理。
信息产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信息商品和服务市场监管、信息产业组织管理、信息文化培育等。信息产业的管理模式有3种:自由放任模式、宏观调控模式、产业干预模式。自由放任模式主要出现在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信息产业在工业化发展后期自然而然地出现并成长发展,如美国的芯片产业。宏观调控模式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中国主要采取此种模式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产业干预模式则是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税收优惠、贸易保护等政策手段干预信息产业的发展。如20世纪90年代,印度采取软件产业租税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很少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通常在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一种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政策。信息产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发展政策、投资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市场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