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心理学 . 军事心理学 . 作战心理学 . 战俘心理

战俘监禁后遗症

/sequel of detention/
条目作者王京生

王京生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21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2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战俘的监禁经历所造成的生理、心理损伤,并在获释后仍持续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职业生涯。

英文名称
sequel of detention
所属学科
心理学

战俘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军人一旦被俘,即使没有受到虐待和刑讯逼供,由战士变为战俘这一角色转换本身就是重大应激事件。随着羁押时间的延长,自由被剥夺、与部队及家庭的失联、审讯中的内心冲突、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等,都会成为持续的压力源。如果被监禁期间还曾遭受过身体虐待或心理折磨,很多人即使获释后都仍会被这些创伤所困扰。研究表明,与那些没有被俘经历的参战老兵相比,战俘更容易发生适应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酒精滥用、暴饮暴食、胃肠功能紊乱、肌肉骨骼疾患以及早衰等问题,甚至可能罹患终生难以治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监禁后遗症的各种症状中,负罪感是一个突出的特征。在有些文化中,被俘是一种耻辱。军人一旦战败,宁愿作为烈士而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愿考虑如何努力渡过难关而在战俘营中生存下来。尤其是在接受审讯期间,为了生存而违背了军人行为准则以及自身的道德观念,会使其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这些往往都是战俘获释后产生“幸存者内疚”的根源。在他们看来,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负罪感对其回归社会、家庭后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不亚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