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传播学 . 新媒体传播 . 新媒体传播核心概念与理论 . 网络监管

网络实名制

/network real-name system/
条目作者党明辉

党明辉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84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8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办理和进行某项互联网业务时需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的制度。


英文名称
network real-name system
所属学科
传播学

主要因网络普及化后匿名环境不易监管而产生,最初为应对网瘾低龄化而提出。2002年,中国清华大学李希光最早提出“中国人大应该禁止任何人网上匿名”。2003年,中国各地管理部门要求客户在网吧上网时须提供身份证。2005年3月,以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论坛为代表的一批高校论坛仅限实名制交流。同年7月,腾讯发布公告对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工作。2006年10月,信息产业部提出对博客实行实名制。2010年春运期间开始试点火车票实名制。2012年3月,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共同正式实行微博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主要有博客实名制、手机实名制和火车票实名制等形式。博客实名制是有限的后台实名,个人的真实名字不一定要出现在博客网页,只是在后台系统里进行实名制管理。手机实名制旨在规范化经营,通过遏制诈骗电话、色情短信等不良信息,减少使用手机进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火车票实名制是铁路客运系统的一项社会化制度变革,需要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以提高中国铁路客运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为目的。

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减少网络垃圾信息,缓解网络暴力等对网民合法权利的侵害,有助于建设更加和谐的网络文明,抑制网络谣言,增强网络信息的可信度。但网络实名制也会侵犯到个人隐私,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构成威胁,影响到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 陈远, 邹晶.网络实名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的必由之路.山东社会科学,2009,(1):66-69.
  • 孙康,杜荣.实名制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情报杂志,2010,29(4):83-87.
  • 周永坤.网络实名制立法评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