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音乐学 . 西方音乐史与当代音乐创作 . 〔人物〕 . 〔作曲〕

多尼采蒂,G.

/Gaetano Donizetti/
条目作者钱亦平

钱亦平

最后更新 2023-07-27
浏览 245
最后更新 2023-07-27
浏览 2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797-11-29~1848-04-08)

意大利作曲家。中文全译名盖塔诺·多尼采蒂。

英文名称
Gaetano Donizetti
全名
盖塔诺·多尼采蒂
国籍
意大利
出生日期
1797-11-29
去世日期
1848-04-08
出生地点
意大利伦巴第贝加莫
去世地点
意大利伦巴第贝加莫
代表作品
《安娜·博莱纳》《爱的甘醇》《拉默莫尔的露西娅》《马里诺·法列罗》等

生、卒于意大利伦巴第贝加莫。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为当铺看守人,母亲为纺织女工。少年时在贝加莫的S.迈尔的作曲学校学习和声和对位法。1815~1817年入博洛尼亚中等音乐学校的P.马太作曲班学习。他的早期作品是一些弦乐四重奏和独幕歌剧,如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皮格玛利翁》(1816)和《阿喀琉斯的愤怒》(1817),此外还有《奥林匹亚》(1817)等,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未正式演出。多尼采蒂的初次成功,是1818年创作的歌剧《勃艮第的恩里科》。此后,1818~1830年陆续创作了多部歌剧(总数在16部以上),虽然评价不一,但已充分显示出作曲家的旋律天赋。

如果说在19世纪20年代,多尼采蒂的作品仍然受到G.A.罗西尼的影响的话,那么30年代,多尼采蒂已经克服了这种影响,使自己的创作获得了独立的特点。1830年他创作了第一部取得国际影响的歌剧《安娜·博莱纳》之后,又创作了喜歌剧《爱的甘醇》(1832)和他最好的成熟作品之一《拉默莫尔的露西娅》(1835)。1835~1839年担任那不勒斯音乐学院的教授(1837年起任院长)。1839年因歌剧《波柳托》在那不勒斯遭到禁演,多尼采蒂决定移居巴黎。1840年在巴黎上演了用法语演唱的喜歌剧《军中女郎》和大歌剧《宠姬》,大获成功。同年,《波柳托》也由剧作家E.斯克里布改写剧本,改编为用法语演唱的大歌剧《殉道者》,在巴黎演出。19世纪40年代,多尼采蒂在罗马、维也纳、巴黎和那不勒斯等地从事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罗马写了正歌剧《阿黛莉亚》(又名《弓箭手之女》);为维也纳写了半正歌剧《沙穆尼的琳达》和正歌剧《罗昂的玛丽亚》;为巴黎写了喜歌剧《唐·帕斯夸莱》和大歌剧《唐·塞巴斯蒂安,葡萄牙国王》;1842年获奥地利宫廷作曲家的称号;为那不勒斯写了正歌剧《卡泰丽娜·科尔纳罗》。1847年回到故乡贝加莫。1848年因梅毒和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停止作曲。

多尼采蒂的作品包括74部歌剧、3部清唱剧、28部康塔塔、16部交响曲、19部弦乐四重奏、3部五重奏,以及教堂音乐和多部声乐曲等。歌剧是他创作的主要部分,作品涉及各种歌剧体裁,正歌剧如《卢克雷齐娅·博尔贾》(1833)、《托尔夸托·塔索》(1833)、《玛丽亚·斯图亚特》(1834)、《马里诺·法列罗》(1835)等;半正歌剧如《海盗》(1822)、《利物浦的埃米莉亚》(1824)、《戈尔孔达的女王阿莉娜》(1828)等;大歌剧如《殉道者》(1840)、《宠姬》(1840)等;趣歌剧如《幸福的误解》(1823)、《唐·格雷戈里奥》(1824)等;喜歌剧如《爱的甘醇》(1832)、《军中女郎》(1840)等;笑剧(闹剧)如《癫狂》(1818)和《钟》(1836)。这些体裁纷繁的歌剧很多取自V.雨果、大仲马、W.司各特、G.G.拜伦和莫里哀以及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伴随多种多样体裁的是题材和风格上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有浪漫歌剧、抒情歌剧、英雄史诗性歌剧、悲剧和社会-心理剧等。

在他的许多歌剧中,反映了意大利人民在复兴运动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表现了英雄人物反霸权主义的斗争精神,如《安娜·博莱纳》(1830)、《卢克雷齐娅·博尔贾》由于书刊检查机构的压制,不得不经常更换名称,《玛丽亚·斯图亚特》1835年在做了很大修改后才得以上演。作为拜伦的同名悲剧,《马里诺·法列罗》反映了19世纪意大利秘密组织烧炭党运动成员的命运。意大利复兴运动民主共和派的领袖,1849年曾任罗马共和国政府首脑的G.马志尼对这部歌剧做了高度的评价。

多尼采蒂在创作歌剧时,取之不尽的旋律从他的笔下纷至沓来,丰富易记的曲调、真挚动人的抒情、鲜明的戏剧效果,使他笔下的角色光彩夺目,也使当时的演员们以演唱多尼采蒂的歌剧角色为荣,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歌剧大师。虽然罗西尼奠定了意大利的浪漫歌剧乐派的基础,并且还在1829年就已经以《威廉·退尔》成就了歌剧作曲家的功名,但是在V.贝利尼1835年逝世以后,多尼采蒂异军突起,因其歌剧作品的巨大影响而成为意大利浪漫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和美声学派的艺术大师。他的《拉默莫尔的露西娅》《爱的甘醇》成为经久不衰的歌剧经典作品。他的《唐·帕斯夸莱》、D.奇马罗萨的《秘婚记》、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G.威尔第《法尔斯塔夫》同为意大利喜歌剧的杰作。他的社会-心理剧预示了罗西尼的《贼鹊》、贝利尼的《未卜先知者》以及威尔第的《路易莎·米勒》《茶花女》等的产生。

多尼采蒂创作的速度很快,有时(如1833年、1836年)在一年中接连创作4部歌剧,有些歌剧甚至只用了一两个星期便告完成。可是他常常追求轻松和虚有其表的效果,不免使他的作品流于肤浅和陷于“套路”之中(如和声、配器常有雷同之处),甚至有繁华损枝之嫌。尽管如此,他在歌剧创作史上仍不失为富有特征的、有重大影响力的作曲家,直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即威尔第创作《纳布科》获得成功之前,多尼采蒂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超越的大师和意大利歌剧的权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