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构造地质学 . 活动构造 . 活动断裂 . 断裂同震位移

断裂同震位移

/co-seismic displacement/
条目作者刘静

刘静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17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1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某次地震中断面上形成的位移量或位移幅度。

英文名称
co-seismic displacement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断裂同震位移实际上反映了伴随地震活动所释放的地震矩。该数据也可用以确定地表破裂型地震的震级上限。这是重大工程建设未来可能位错量评估中的必要参数,然而却是不易获取的参数。确定大震地表破裂带和同震位移对于了解震源断层的运动方式、破裂过程和预测未来强震的规模都具有重要意义。同震位移早期往往指地表观测的位移值和空间分布,一般是从现代地震和古地震位移中获得,但是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是:①能够实测到的往往是一种经震后地表地质作用改造过的位移量或多次事件的累计位移量;②根据对现代地震地表破裂的观察表明,沿断裂带同震位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干涉雷达(InSAR)大地测量、地震学和强震动等观测数据和计算技术的发展,通过地表变形场或地震波形数据反演地震的破裂过程和位于地表以下的二维断层面上静态同震位移分布已经成熟并成为常规做法。断裂同震位移的空间分布有助于我们理解地震应变释放的力学机制和控制这种应变释放过程的断裂分段特征及其重要性。新观测技术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带来有关同震位移的新认识,例如,激光雷达(LiDAR)差分研究发现,同震过程中除破裂面上静态剪切作用和集中应变型错断外,还涉及断裂两侧介质的参与,形成弥散型同震变形带。

  • 邓起东,陈立春,冉勇康.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地学前缘,2004,(4):383-392.
  • 邓起东.活动构造研究及其应用——谨以此文深切悼念先师陈国达院士.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1):17-23.
  • OSKIN M E, ARROWSMITH J R, CORONA A H, et al.Near-field deformation from the El Mayor–Cucapah earthquake revealed by differential LIDAR.Science,2012,335(6090):702-70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