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构造地质学 . 大地构造 . 特提斯构造域 . 喜马拉雅造山带 .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系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系

/the Greater (High) Himalayan Crystalline Complex; GHC/
条目作者丁林

丁林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70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7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占据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一套高级变质杂岩。

英文名称
the Greater (High) Himalayan Crystalline Complex; GHC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系的底部以喜马拉雅主中央逆冲断裂为界,顶部以藏南拆离系(STDS)为界。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岩石主要以晚元古界—下寒武统变质沉积岩为主,广泛发育寒武纪-奥陶纪花岗岩,另外还有少量年龄为8亿~12亿年的岩浆岩。这些岩石普遍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形成含蓝晶石-夕线石的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等。从中央逆冲断裂带到STDS,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变质程度通常从底层向上部增高,又从中部到上部向STDS较低。在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顶部,广泛发育与深熔作用有关的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中的新生代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进变质作用为特征,发生在始新世—晚渐新世,可能与地壳加厚有关;第二阶段以退变质作用为特征,主要发生在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伴随着大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剥露抬升。

  • AHMAD T, HARRIS N, BICKLE M, et al.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esser Himalayan series and the high Himalayan crystalline series,Garhwal Himalaya.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2000,112(3):467-477.
  • 曾令森,梁凤华,许志琴,等.喜马拉雅造山带变泥质岩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报,2008,24(7):1517-152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