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测绘学 . 〔综论〕 . 〔测绘机构和团体〕 .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条目作者赵文郁

赵文郁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94
最后更新 2024-12-05
浏览 19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

英文名称
National Geomatics Center of China
所属学科
测绘学

主要承担测绘地理信息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运行维护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加挂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牌子,设立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及应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两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ISO/TC 211全国技术归口办公室工作。

1958年成立国家测绘总局资料馆,1982年改名为全国测绘资料中心,1986年全国测绘资料中心与国家遥感中心资料服务部业务整合成立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1987年加挂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的牌子。中国测绘工程规划设计中心,是当时的国家测绘局于1990年以局生产技术协调处为基础成立的直属事业单位。1995年12月25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销全国测绘资料中心和中国测绘工程规划中心,成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中国甲级测绘资格单位,以建设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优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格局、打造新时期测绘技术支撑体系为目标,主要负责全国测绘成果管理、服务和应急测绘保障等工作,不断提高“地图服务”和“资源应用”能力,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主要包括基本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产品服务、高精度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多样化数字产品服务、定制化制图服务和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等测绘基础地理信息延伸服务。

1998年11月,中心组织完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标志着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2005年5月,中心牵头组织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首次测得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2009年4月,中心牵头组织完成明长城长度测量工作,首次发布明长城长度为8851.8米。2009年11月,中心牵头组织完成中越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标志着两国陆地边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2011年1月,中心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网站正式上线。2011年8月,中心牵头组织完成国家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标志着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实现1∶5万数据库全面更新,现势性达到5年;从2012年开始,实时数据库动态更新,更新周期由5年缩短为1年,实现每年更新一次、发布一版,步入国际领先行列。2014年9月,张高丽副总理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捐赠由中心牵头研发的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2015年12月,由中心承担组织实施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建库工作全面完成,标志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截至2015年底,中心聚集了多层次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75人(含博士18人),本科学历57人,分别占人员总数的51%、39%。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一至七级)3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7%,其中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有9人,工程师(专业技术八至十级)4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9%。中心共有6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人入选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9人被评为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心计算机和网络装备能力不断提高。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实现了单机到集群管理的跨越,在线运行管理的数据成果超过1.2PB;中心存储备份系统实现了传统存储区域网(SAN)架构向云存储架构的跨越,在线存储备份容量超过12PB;中心核心机房使用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网络节点达到2100个,整体架构正从高速网络迈向云计算/大数据体系。中心构建了先进的局域网、“中国测绘网”广域联网和互联网接入环境,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器集群、网络、存储备份、数据库管理、机房保障以及运行维护能力。2016年中心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环境通过国家保密局组织的测评。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